19世紀40年代,資本主義生產關係已經在歐洲主要國家確立,經過產業革命,機器大工業得到長足發展,社會生產力水平有了極大提高。這時,工人階級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也正式登上曆史舞台,在19世紀三四十年代相繼爆發的三大工人運動中初步顯示了實力。為了更有成效地進行反抗資產階級的鬥爭,無產階級迫切需要科學理論的指導。
然而,曾經作為早期無產階級反抗資產階級鬥爭理論武器的烏托邦社會主義卻越來越失去其革命本性,越來越趨於保守甚至反動。烏托邦主義者同工人階級漸行漸遠,開始為曆史所拋棄。應時代的呼喚,拋棄陳舊的烏托邦社會主義學說,適時進行理論創新,為蓬勃發展的工人運動提供科學指導,便成了擺在社會主義理論家麵前的一個重大課題。
進入19世紀,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發展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為唯物主義曆史觀和剩餘價值學說的發現與證明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為社會主義理論的創新提供了現實可能性。
馬克思恩格斯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擔負起了創新社會主義理論的曆史使命。他們親自參加工人運動,積極投身於革命實踐活動,並運用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學說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狀況和階級狀況做了深入的分析,在批判地吸收前人優秀理論成果的基礎上,促成了社會主義由烏托邦向科學的飛躍,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為無產階級的解放事業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