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社會主義思想 :從烏托邦到科學的飛躍(1516—1848)

第四節 魏特林的“民主共產主義家庭聯盟”

字體:16+-

一、威廉·魏特林的生平與革命活動

威廉·魏特林(Wilhelm Weitling,1808—1871),19世紀三四十年代德國工人運動的著名活動家,烏托邦共產主義思想家。

1808年10月5日,魏特林出生於普魯士的馬格德堡。少年魏特林曾就讀馬格德堡的一所中等市民學校。由於家境貧寒,14歲時中途輟學,被送到一家裁縫店做學徒,開始獨立生活,飽嚐人間冷暖。為逃避兵役,魏特林於1827年離開家鄉到當時的自由市漢堡做裁縫幫工。1828年7月,取得裁縫流動證書,並把籍貫填為漢堡。此後,他便以裁縫為職業流浪於德國各地。流浪期間,他得以考察勞動者的生活處境,認真研究社會問題,逐步形成了關於平等的看法。

1830年至1835年間,魏特林先後到過萊比錫、德累斯頓和維也納並積極參加了當地的革命活動。1835年10月,魏特林來到巴黎。巴黎是當時革命者雲集的中心,又是各種社會主義學說廣泛流行的地方。由於封建製度的迫害和生活所迫,有不少德國工人流亡於此。巴黎的革命氣氛和社會主義思潮對魏特林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在這裏,他以驚人的毅力刻苦學習、博覽群書,努力研究巴貝夫、邦納羅蒂、聖西門、傅立葉、布朗基、卡貝、德薩米、歐文等各派社會主義者的理論,並特別鑽研了巴貝夫主義和傅立葉主義,從中吸取思想營養。在博采眾長的基礎上,經過獨立思考,形成了自己的共產主義思想體係。馬克思和恩格斯曾把魏特林的共產主義學說稱為英法兩國烏托邦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德國變種”[62],但又是“一種自成係統”[63]的東西。

到巴黎不久,魏特林就加入了那裏的德國工人組織流亡者同盟,並積極參加了同盟內部左派反對右派的鬥爭。1836年,流亡者同盟一批激進的、大部分是無產者出身的盟員分化出來,建立了正義者同盟,這是當時在巴黎形成的具有巴貝夫主義傳統的法國工人共產主義的一個分支。魏特林同卡爾·沙佩爾和亨利希·鮑威爾一起被選為正義者同盟理事會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