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社會主義思想 :從烏托邦到科學的飛躍(1516—1848)

導論

字體:16+-

社會主義是對資本主義製度性弊病的反應,是資本主義的對立物和資本主義文明的繼承者。就其本質而言,它屬於後資本主義的範疇,是試圖用社會調節和社會控製的辦法克服資本主義的製度性弊病,以實現社會公正從而達到社會進步和人類解放的一種思想、運動和社會製度。

人類社會進入私有製度以來,製度性的不公正現象就一直存在著。同樣地,反對這種社會不公正現象,追求理想社會的努力也始終存在著。在古代的西方,它體現在古希臘人關於黃金時代的傳說中,體現在原始基督教關於千年王國的信仰中,也體現在柏拉圖的不朽名著《理想國》中。而在古代的東方,則有士大夫階層傳誦千古的“大同”理想以及勞動群眾世代相繼的對“太平”世界的追求。但是,在小生產自然經濟條件下人們對社會不公正現象的反應及其對理想社會的追求隻是為近代社會主義提供了某些思想啟示和曆史依據。嚴格說來,它們不過是社會主義的史前史。社會主義史的開端是早期資本主義時期。

14—15世紀,西歐社會進入資本原始積累時期,開始出現按資本主義方式經營的手工工場。到16—17世紀,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更迅猛地發展起來。經過資產階級革命和工業革命,到19世紀時,資本主義的經濟和政治製度已基本上在西歐確立起來。資本主義製度的建立及其發展,是人類曆史的巨大進步。它創造了空前巨大的生產力,積累了空前的社會物質財富;它開辟了世界市場,不斷把世界上各個孤立地區的人群從相互隔絕狀態中解放出來,逐步融為一體;它創造的政治文明改變了世界的政治麵貌,使得民主共和製度為一切文明民族所認同;它所創造的一係列可操作性的政治規範則被證明是頗具效果的社會管理方式而成為人類文明的共同財富;它使得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使得民主、平等、自由等成了人類社會所追求的共同理想與信念的不可或缺的構成要素;它創造了空前燦爛的文化,促進了科學和技術的飛速發展,極大地改變了人類的文化素質與社會價值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