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那個太陽下的軌道,但是地球變了,在30年間變了。就在以色列人用“歸來”,而巴勒斯坦人用反義詞“逃亡”,敘述他們“家園”的時候,其實,地球人都在“離鄉”。人們似乎突然覺察,自己原來是在家的異鄉人。
雖然還遠遠不到為地球訃告的時候,但是地球已經自轉在經典地理概念之外。南亞的棕雲凝重。沙塵暴連年掠過北京的春天,到日本列島遮蔽太陽。南印度洋的海嘯過後,是東太平洋的卡特裏娜颶風。而且,地中海兩岸,也好像與洪水湧過藍色多瑙河對稱,6月的雪,在南非的約翰內斯堡飄落。從赤道線上乞力馬紮羅山的雪峰,大陸若連若斷的冰川帶,到地球南北冰雪的兩極,都在無聲的融化中靜聽潮漲。不斷上升的海平線將逐年改變哥倫布的地圖。仿佛發現新大陸就是為了見證陸沉:從哥倫布船隊出發的帕羅斯港開始,他停泊過的群島、港灣和大陸海岸起伏的曲線相繼沉沒,地理大發現,不過是由他開辟的一條被海洋淹沒的航線。而每天傳出的物種滅絕報告,也多少有些像是提前預擬的地球葬詞。險象後麵是凶象。所謂故土,除了地名、姓氏、家族遺風和鄰裏傳聞,天時,物候,連同地平線上的日出和日落,都很陌生。再也沒有為候鳥無期花事無時感到詫異的人了,我們好似一半在舊地,一半在去路不明的大遷徙的路上。
一切產生出來的都一定要滅亡。歌德的浮士德是這樣,恩格斯的地球也是這樣。也許會經過多少億年,也許會有多少萬代生了又死:但是無情地會逐漸來到這樣的時期……地球,一個像月球一樣死寂的凍結了的球體,將在深深的黑暗裏沿著愈來愈狹小的軌道圍繞著同樣死寂的太陽旋轉,最後跌落到它的上麵。到此,恩格斯自然不願意他的詞語也一同落下。也許是為了安慰我們這些後來人,恩格斯把他的詞語寄托給一團尚未成形的星雲。不滅的物質,雖然在某個時候一定以鐵的必然性毀滅自己在地球上的最高花朵—思維著的精神,而在另外的某個地方和某個時候一定又以同樣的鐵的必然性把它重新產生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