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任洪淵的詩

找回女媧的語言

字體:16+-

人:本體的黑暗/語言的自明

非常好,我13歲才有父親,40歲才有母親。大概沒有什麽情結或者恨結束縛著我的童年。我不必害怕,因為我沒有母親可戀,也沒有父親可弑。那麽長久地,我連找都找不到他們,又有什麽罪惡的恐懼需要逃避?既無須像那個王,離鄉背井地逃亡;也無須像另千個王子,在智慧和行動、複仇的意識與自譴的潛意識之間痛苦地猶豫。孤獨的童年把生命原初的力埋得很深很深。需要等一次發自生命最深層的巨大震動,而且對我來說要等到40歲之後。

等我遇見她,F.F。

那是1976年4月在一次“大批判會”上。紅衛兵過後,還要喚起墳墓中的黑色亡靈,秦皇,商鞅,韓非。一個崇拜紅色的年代和一個崇拜黑色的朝代如此遙遠地重合在一起。一種新的理性秩序建立起來了。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的唯一目的和意義,隻是為了給一個偉大思想作一次渺小的證明。出於恐懼,便禁書,焚畫,毀雕塑,禁住她顛覆一切的**的影子:禁安娜·卡列尼娜的讓人不能不回頭的眼光,禁蒙娜麗莎的謎一樣的笑,禁羅丹空白了身軀和四肢的無名無姓的《思》。

但是禁不住她,我們相遇了。生命的一次微顫就突破了全部神聖的禁錮。一種美學就在那相視的一瞬間產生了。這裏暫且不談那雙眼睛,洪水後最早的黑陶罐存下的一汪清瑩。也不談那多夢的額角,將使所有白色大理石都低下冥想的頭,傾聽。當時我覺得,不僅是我,還有那麽多美麗過世界的女性,連蒙娜麗莎,都從時間的暗影下注視著她。仿佛她們能否再青春一次,美麗一次,就完全看她是否也對她們回望一眼了。盡管有水,火,時間和死亡,蒙娜麗莎的笑在她的唇邊,沒有成灰。不是由於蒙娜麗莎神秘的笑,她的唇邊才有笑的神秘。相反,是由於她笑了,蒙娜麗莎的笑才沒有在嘴角枯萎;不是蒙娜麗莎的笑照亮了她的麵容,而是她的笑照亮了蒙娜麗莎的麵容。她的笑才是最初的。因為她,畫裏,詩裏,神話裏,甚至埋葬在厚厚的墳土裏的迷人女性,再一次活在我們的四周,與我們相追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