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奧運會的口號是“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其核心頗近於時下對價值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議論,但與“普世價值”論的許多讚成者和批評者對它的理解相比,北京奧運會的這句口號包含著一些頗為不同的含義。
“普世價值”是相對於“特殊價值”而言的,而當代世界的一大特征是文化和價值觀念的多樣性得到普遍承認。在這種情況下,有人盡力尋找諸多“特殊價值”掩蓋著的“普遍價值”,以為若找不到這些價值的話,人們就不可能相安無事乃至彼此合作;而有些人則幹脆對世界和平、文明對話放棄追求,因為在他們看來,“普遍價值”的說法不過是特殊價值的紋飾和偽裝。“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的口號提示我們,在上麵兩種觀點之外,還可能有第三種選擇。
“夢想”區別於“現實”;現實生活中不同的群體之間在地理環境、經濟條件、政治製度和生活方式方麵存在著種種障礙和隔閡,但他們卻可以擁有同一個美好夢想;“夢想”區別於“理論”,來到北京的五大洲的人們有各種各樣的經濟理論、政治理論、哲學理論和其他理論,但他們都可以分享同一個朦朧夢想。無論是“友誼、團結、公平”,還是“更快、更高、更強”;無論是“追求卓越”,還是“重在參與”;無論是“綠色奧運、科技奧運”,還是“人文奧運”——不同的人們對奧運會所象征的這“同一個夢想”的具體內容會有不同理解,但那麽多國家的那麽多運動員、教練員、觀眾、記者和國家元首來到北京,充分說明了這個美好而朦朧的夢想的普遍的包容性和廣泛的吸引力。
夢想雖然不同於現實,但並非沒有現實的作用和力量。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我是誰”這個問題的答案不僅僅在於我的性別、職業、國籍等“現實因素”,也在於我的信仰、追求和“夢想”。夢想往往是無法實現的,但即使無法實現的夢想,也會產生現實的作用。孔子的“知其不可而為之”,造就了一位曠世聖人;司馬遷明知孔子對他來說高不可及,但對於這位“雖不能至”的“至聖”的“心向往之”,卻既留下了一部不朽名著,也造就了一個偉岸人格。迄今已經29屆的奧運會的現實與現代奧運會創始人的初衷未必完全符合,但沒有顧拜旦那時候的夢想,就沒有這幾天全球數十億觀眾和他們所心愛的運動員們的喜悅、榮譽和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