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求知明理:日常生活的哲學思考

像馮契那樣創造價值、追求理想、履行責任[2]

字體:16+-

馮契先生不僅作為哲學家建立了一個受國內外學術界高度重視的哲學體係,而且作為哲學教育家和科研單位領導對上海、尤其是華東師範大學和上海社科院的哲學學科建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馮契先生的職業哲學家生涯開始於1944年9月,那時他從西南聯大畢業,受聘擔任雲南大學文史係的哲學和邏輯學講師。1946年8月他從昆明來到上海,先後在同濟大學、上海紡織工學院、複旦大學、大夏大學等學校任教或兼課。1951年10月,華東師範大學作為新中國第一所師範大學在大夏大學等高校及院係的基礎上成立,“文革”後擔任上海社科院哲學所所長的周抗擔任華東師範大學的首任黨委書記。馮契先由大夏兼課老師轉為師大兼課老師,後被正式聘為華東師範大學教授。1953年,學校成立馬列主義教研室,馮契擔任副主任。1954年,華東師範大學政治教育專修科改為政治教育係,馮契擔任副係主任。1955年,學校舉辦哲學研究班,選拔了袁運開等5名理科優秀青年教師,加上政教係的青年教師丁禎彥,在馮契指導下閱讀哲學原著、研究哲學問題。丁禎彥後來成為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研究所的所長,袁運開在擔任校領導(先為副校長,後為校長)之前,則是華東師範大學的自然辯證法暨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的負責人。這兩個所分別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和80年代中期與張天飛擔任首屆主任的華東師範大學哲學係整合,構成華東師範大學哲學學科的主體。

華東師範大學這些哲學係所都成立於20世紀80年代,在這以前,馮契參與建設的專業哲學研究機構,主要是上海社科院的哲學研究所。上海社科院成立於1958年9月,其哲學所成立於1959年8月,由原黨委書記李培南兼任所長,馮契兼任副所長。哲學所的基礎是原有的哲學教研組,主要以研究現代哲學問題為主,設馬克思主義哲學、哲學史和邏輯學三個研究組,1961年增設自然辯證法研究組。那時的上海社科院設在現在的華東政法學院的校園內,離華東師範大學和馮契先生在華東師範大學一村的寓所很近。馮契先生就在當時還相當冷僻的滬西一隅埋頭研究、教學,包括開設列寧《哲學筆記》係列講座、主持編寫中宣部項目《辯證唯物主義曆史唯物主義》(上海版及後來的華東版)、編修《辭海》哲學條目、指導兩個單位的青年同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