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求知明理:日常生活的哲學思考

培育融傳統智慧與現代文明於一體的和諧文化[5]

字體:16+-

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各有分工,但又密切相連。比方說,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一個重要任務是培育與此相應的政治文化,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也不僅需要製度保障,而且需要文化基礎,需要一種與“和諧社會”目標相適應的“和諧文化”。

其實,“社會主義和諧文化”這個觀念的提出,就是汲取中華傳統智慧的結果。從20世紀後半期以來,西方一些左翼人士就開始注意到,社會主義運動的目標不能隻是政治領域和經濟領域,而也應該是社會領域,也就是西方政治學傳統所謂“市民社會”。但在西方,典型的“市民社會”是“資產階級社會”,是一個社會成員通過競爭來滿足個人需要的體係。用“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提法而不用“社會主義市民社會”的提法,有助於強調社會主義的“社會”與資本主義的“社會”之間的本質區別,突出社會主義的“社會”的根本特點:不同人群各盡其能、各得其所,全體人民平等友愛、融洽和諧。用中國儒家的說法,就是達到一種以和為貴、“和而不同”的境界。籠統地說,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中都可以找到許多重視競爭的思想和重視和諧的思想。但相比之下,中國文化傳統(甚至整個東方文化)比西方文化傳統更加重視和諧、平衡、協調,這似乎已成思想史上的公論。培育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相適應的和諧文化,中華民族有關“和為貴”“和而不同”的傳統智慧,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

在強調中華民族傳統智慧是和諧社會建設的寶貴資源的同時,我們還要看到,“和”的傳統觀念並不是孤零零地存在著的,而是處在傳統文化體係之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因此,我們在汲取傳統的“和”的觀念的智慧的同時,要努力開掘與“和”的價值相聯係的其他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