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六大確立的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基礎上,黨的十七大對我國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這種新的、更高的要求表現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各個方麵其中最引人注目的體現之一,是在經濟發展和人民物質生活方麵爭取“總體水平”“人均水平”和“最低水平”的同步提高。
在經濟發展和人民物質生活方麵爭取實現“總體水平”和“人均水平”的同步提高,明確地體現在十七大報告的這個要求之中:“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護環境的基礎上,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兩番。”與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在優化結構和提高效益的基礎上,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力爭比2000年翻兩番”的要求相比,十七大的要求不僅增加了“降低消耗、保護環境”的前提,而且把以2000年為基準線的2020年的目標,從國內生產總值的翻兩番修改為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翻兩番。如果說十六大提出的經濟發展目標側重於“總體水平”,十七大提出的經濟發展目標則是側重於“人均水平”。
如果僅僅對我國作為一個整體的經濟發展作縱向比較的話,“總體水平”的目標和“人均水平”的目標的內容其實是相當一致的。假如從2000年到2020年我國的人口保持不變,那麽這段時期內總體水平翻兩番,也相當於這段時期內人均水平翻兩番。如果我國人口像俄羅斯那樣呈下降趨勢(據說從1993年以來俄羅斯境內常住人口減少了將近700萬)的話,那麽“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翻兩番的結果,就要低於“國內生產總值”翻兩番的結果。我國的人口數量當然是在增加著的。一般地估計,現在的13億人口,到2020年將會成為15億。在這種情況下,在人口增加的前提下,把經濟發展目標從“總體水平”方麵的指標轉變為“人均水平”方麵的指標,意味著我們在提高了對經濟發展的質量要求和結構要求的同時,也提高了對經濟發展的數量要求。難怪有外電在報道十七大的時候說,“這是迄今北京製定的最雄心勃勃的經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