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求知明理:日常生活的哲學思考

目前我國社會亟待解決的三個文化矛盾[2]

字體:16+-

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法治國家需要相應的文化基礎,也造成了新的文化矛盾,而這種文化條件,很大程度上正是通過這種文化矛盾的解決而培育起來的。在筆者看來,我國社會目前至少麵臨以下文化矛盾亟待解決。

首先是刺激消費的需要和避免消費主義之間的矛盾。市場經濟的建設過程,也就是從短缺經濟到過剩經濟、從賣方市場到買方市場的轉化過程。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工程才開始幾年,我們已經越來越強烈地感受到,消費不僅僅是生產的目的,而且是生產的前提。刺激消費、擴大需求已經成為當前經濟發展的當務之急。市場經濟不僅提出了對消費的需要,而且創造了分期付款之類的刺激消費的工具。丹尼爾·貝爾針對西方的情況曾說過:“造成新教倫理最嚴重傷害的武器是分期付款製度,或直接信用。從前,人必須靠著存錢才可購買。可信用卡讓人當場立即兌現自己的欲求。”如果說新教倫理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最重要的精神動力的話,艱苦奮鬥的革命傳統則理應是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一大精神資源。現在,市場經濟對消費的完全合理的要求,搞得不好,有可能瓦解這種艱苦奮鬥的精神,成為消費主義的溫床。然而,消費主義不僅背離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而且會對經濟發展本身產生消極作用,會使個人沉溺享樂、不思進取,也會造成社會資金浪費、投資不足。因此,如何在擴大消費的同時避免消費主義泛濫,是我們目前必須解決的一大問題。

其次是提倡創新精神和避免非理性主義的“唯新主義”之間的矛盾。現代市場經濟的舞台上,具有創新精神的企業家無疑是主角;“企業家精神”很大程度上就是創新精神的代名詞。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隨著高科技產業在國民經濟中比重的急劇上升,企業家的創新精神和科學家的創新精神結合起來,將成為對我國經濟發展的最強大的動力。然而,提倡創新精神,也有走向唯“新”是好的浮躁心態和浪漫情緒。在這裏,貝爾對企業家精神和現代主義藝術之間的關係的分析,對我們也很有啟發。貝爾認為,現代企業家和現代藝術家雙方有著共同的衝動力,這就是那種要“尋覓新奇、再造自然、刷新意識的****”。然而,在現代藝術家眼中,現代企業家所重視的法則、理性和物質主義等,則往往是庸俗的、乏味的、缺乏英雄主義氣概和浪漫主義色彩的。在現代藝術影響下所形成的,往往是那種同現代企業家所崇尚的理性的工作倫理格格不入的嬉皮士的生活方式。在我國,一些在20世紀80年代創業有成的企業家在90年代卻紛紛落馬,其間固然有多種原因,但他們還沒有形成現代企業家應具備的那種創新精神與理性精神之間的“必要的張力”,顯然是一個重要原因。因此,如何在提倡創新精神的同時而不陷入非理性的“唯新主義”和浪漫主義,是應當引起我們重視的又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