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自然界,有的人,瞬間一瞥便永遠地看到了完美。
我從來不是個養花的雅人。有幾年的夏天,也在向陽的窗台上,擺了一兩盆俗名叫“死不了”的草花。我覺得這草花多半跟我的性情或命運有點什麽相似的地方。不管我如何怠慢它,常常幾天不給它一勺水,每天中午的那幾個鍾頭,“死不了”還是一如既往,開得紅紅火火。它活得的確很頑強。有時還招引來幾隻蝴蝶或蜜蜂,為牙牙學語剛滿兩歲的外孫女帶來了無限的歡樂。可一到黃昏,滿盆盛開的花很快就都萎縮了。“死不了”懼怕黑暗。
有一天黃昏,我正伏在案頭苦苦地寫著什麽(多半是一首艱澀的詩)。
“爺爺,花滅了!”外孫女一蹦一跳地來到我跟前,大呼大叫起來。
我頭都沒有抬起,就以爺爺的權威口氣矯正她的錯語和無知:“好好記住,花不是滅了,應當說‘花謝了’。”唯恐她聽不明白,又接著解釋一句:“我們晚上睡覺時,把燈關了,才說燈滅了,花不是燈!”
我的話音剛落,外孫女就衝著我呐喊了起來:“花真的是滅了,花就是燈!”堅定的童音裏居然還聽出一些悲壯不屈的情感。
花滅了,花是燈!這六個字聯結在一起,竟變得如此奇異,我仿佛第一次才認得這變得陌生了的六個字。外孫女稚嫩的童音,如五雷轟頂一般使我驚愕得啞口無言了,我真正處於失語狀態。我把外孫女緊緊地擁抱了起來。
讀了一輩子聖賢們的經典,卻沒有識得這六個活生生的字。這大概就是一生與語言作戰的薩特說的那種“處於自然狀態的尚沒有人使用過的語言”吧!
仔細想一想,多半是因為我的外孫女每天從關燈滅燈的現象,懂得了“滅”的含義是什麽:“滅”就是失去光亮,所有看得見的美好的東西都由於“滅”而頓然消失。燈和花,就她的感覺來說,都是一種亮麗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