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曆程及其規律研究(精裝)

四、艾思奇與中國馬克思主義體係化的擴展

字體:16+-

哲學的大眾化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係化的一個方麵,或者說是體係化的一個必然延伸。在這方麵,當以艾思奇的工作最為成效顯著。

1.哲學大眾化之意義

哲學的大眾化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係化的一個方麵。理論的體係化是為了理論自身的規整,以增強理論之說服力、戰鬥力。但增強理論的說服力、戰鬥力並非理論體係化之最終目的,體係化本身隻是一手段,最終目的乃在於理論掌握群眾,造成一支以這種理論為旗幟的、號令統一的革命大軍,以實行社會革命,獲得最終勝利。社會主義既然是人類最後的社會解放,因而這一事業便是千百萬群眾爭取自身解放的事業,而非少數革命家之密謀所能成功。這是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一貫主張。但一種理論如何能夠將群眾組織起來,使之投身到革命運動當中去,將理論付諸實施,卻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創始人所未能具體思考的。馬克思曾經說過:“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力量隻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但是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理論隻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隻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54]馬克思這裏指出,理論隻要徹底,就能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馬克思這裏所設想的“群眾”可能還是那些發達資本主義世界中的工人,因而,隻要理論上徹底,就能使他們心服口服,心悅誠服地起來改變世界。但在一個資本主義並不發達的落後國家中,麵對那些並沒有受到多少教育的非產業工人階級群眾之時,隻通過理論的徹底,恐怕就難以奏效了。這是列寧先碰到的問題。列寧的解決之道是先鋒隊組織和對其他階級的領導權。後來的葛蘭西也碰到了類似的問題,根據意大利國情的不同,他的解決之道則是與列寧有所不同的通過有機知識分子而實現的文化領導權,其觀念中的有機知識分子範型便是天主教會的傳教士。但無論如何,在俄國和意大利,資本主義已有相當發展,工人階級的數量也非中國能比,因而問題雖然不少,但與中國卻不相同。而由於中國資本主義尚未發達,同時帝國主義的侵略又將民族矛盾提到突出地位,這就使得在中國將馬克思社會主義革命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的困難要大得多。如何使那些非產業工人階級群眾接受社會主義革命的理論,這個問題在中國尤為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