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看待和處理現代西方哲學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關係,是我國現代西方哲學研究能否沿著正確的道路發展的另一個關鍵問題。這個問題主要有兩個方麵:第一,必須確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優越性及其指導地位,劃清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現代西方哲學的原則界限;第二,現代西方哲學與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同時代的哲學,各以自己特殊的方式體現這個時代。這兩種哲學在階級基礎和理論形態上都有原則區別,但在超越近代哲學上有著密切聯係,甚至可能存在重要的共同之處。擁護馬克思主義的人都會肯定第一方麵,但他們如果不能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來如實地看待現代西方哲學及其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關係,很可能會懷疑第二方麵。現代西方哲學過去在我國長期被歸結為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原因也正在此。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隨著“左”的教條主義傾向得到克服,現代西方哲學研究得以恢複,學界對它們的具體內容的了解日益加深,越來越發現在理論上將現代西方哲學簡單否定既不符合馬克思主義的求實態度,也不符合西方哲學的實際狀況。
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革命無產階級世界觀的理論形態與現代西方哲學作為同時代資產階級意識形態歸根到底的確必然處於對立地位。但是應當具體地、而不是抽象地看待這種對立;要把這種對立放在具體的社會曆史和思想文化(包括自然科學)發展的背景下來看待。馬克思在哲學上的革命變更和西方哲學從近代到現代的轉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和西方現代哲學的演變大體上出現於同一曆史時代,具有共同的社會曆史和思想文化背景。二者之間在理論上必然存在密切的聯係。
馬克思在哲學上的革命變更是在19世紀中期具體的社會曆史和思想文化背景下實現的。這時所謂具有永恒意義的資本主義理性社會已陷入深刻的矛盾和危機,為這種社會辯護的近代理性主義哲學體係因脫離現實而遭到了破產。當時自然科學一係列革命性的發現也動搖了以往形而上學關於事物和社會永恒不變的結論。現存社會和自然科學發展的辯證法的性質都從根本上動搖了以往哲學的思辨形而上學性質。更為重要的是:革命無產階級徹底打破資本主義製度的要求,使他們必然要打破和超越為這種製度辯護的以絕對理性主義和思辨形而上學為主要特征的近代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無疑屬於唯物主義,但馬克思建立這種哲學的目的是為無產階級提供批判的武器,這決定了這種唯物主義不是“對對象、現實、感性,隻是從客體的或者直觀的形式去理解”的唯物主義,而是“把它們當作感性的人的活動,當作實踐去理解”的唯物主義。[5]這意味著現實生活和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哲學的根本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