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正聿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
序言:哲學是什麽[1]
學習或研究哲學,人們首先就會提出一個問題:哲學究竟是什麽?
“哲學”這個詞源於古希臘文的“philosophia”,意思是“追求”(philem)和“智慧”(sophia),即愛智。在漢語中,“哲”是聰明、智慧的意思,以“哲學”翻譯和表達“philosophia”,往往使人把“哲學”視為“聰明之學”和“智慧之學”,亦即把“哲學”當作智慧的總匯或關於智慧的學問。然而,人類所創造的常識、宗教、藝術、倫理和科學,不都是人類智慧嗎?由這些智慧所構成的人的常識世界、宗教世界、藝術世界、倫理世界和科學世界,不都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嗎?由人類智慧所創建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及其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人類文明史,不也可以說是人類智慧的發展史嗎?由此可見,哲學是智慧,但智慧並不就是哲學,僅僅把哲學視為智慧的代名詞,顯而易見是不恰當的。我們應當按照哲學的“愛智”的原義去思考哲學。
愛智,雖然它也是智慧的表現,但卻不是通常意義的智慧,而是對待全部智慧的一種態度。這種態度,就是對智慧本身的真摯、強烈、忘我之愛,也就是“愛智之忱”。
愛智的哲學,不是回答和解決各種具體問題的“小智慧”和“小聰明”,而是關於人類生存發展和安身立命的“大智慧”和“大聰明”。它是理解和協調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曆史、人與他人、人與自我的關係的智慧,所以它是“世界觀”、“曆史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它要為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提供“安身立命之本”和“最高的支撐點”。
愛智的哲學,不是既定的知識,不是現成的結論,不是實例的解說,不是枯燥的條文,而是追究生活信念的前提,探尋經驗常識的根據,反思曆史進步的尺度,探索評價真善美的標準。哲學智慧反對人們對流行的生活態度、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審美情趣等等采取現成接受的態度,反對人們躺在無人質疑、因循守舊的溫**睡大覺。哲學智慧是反思的智慧、批判的智慧、變革的智慧。它啟迪、激發和引導人們在社會生活的一切領域永遠敞開自我反思和自我批判的空間,促進社會的觀念更新、科學發現、技術發明、工藝改進和藝術創新,從而實現人類的自我超越和自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