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西洛可夫 愛森堡 李達 雷仲堅 譯
筆耕堂書店1932年出版
總論:馬列主義哲學的任務與辯證唯物主義論的特征[1]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任務
我們已經進到社會主義時代。社會主義經濟的基本工作將近完工。基於國內的工業化與全境集體農場化,當作階級看的富農正被清算,農民的小布爾喬亞的性質正被改造,即蘇聯在世界上已成為最大的農業國。對於消滅都市農村間的對立,正在實行一個大飛躍。國內的工業化與全境集體農場化,正在斬絕資本主義的根株。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鬥爭,采取種種方向,在種種形式上實行。
進到了社會主義時代這件事,對於馬列主義的理論,提出了很大的任務。新生產關係的特殊性在哪裏?過渡期的規律性是怎樣?新經濟政策與社會主義時代怎樣聯結?蘇聯進到社會主義時代在國際形勢中引起了什麽新的事情?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世界的國際鬥爭中,誰驅逐了誰?這一切問題都要求著我們去理解。但是,這一切問題,如果沒有馬列主義哲學即辯證法的唯物論,就不能解答。
馬列主義哲學,必須為自由使用具體科學、物理學化學、全體的自然科學等而鬥爭。
和宗教的偏見鬥爭、和妨礙關於現實之科學的意識態度的一切相鬥爭,也是馬列主義哲學的任務。
馬列主義哲學,必須研究社會主義的實踐所提出的過渡期中一切複雜的問題,必須研究蘇聯各階級的相互關係、新勞動形式的創造以及其他問題。
辯證唯物論,給予我們以多數派的立場去研究周圍世界,即我們通過哲學,得到關於現實的各方麵的統一的理解,我們把握周圍的現實的各種各樣的部分來研究它。
我們為了把握現實的一切方麵——我們不但是隻在一個一個的方麵去把握,而且是在其聯結上去把握——現實的任意的一片作為我們的東西而鬥爭。我們使這個鬥爭與黨的鬥爭相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