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米丁 沈誌遠 譯
商務印書館1937年出版
總論:當作宇宙觀看的馬克思主義[1]
一、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來源和三個組成部分
馬克思主義是一種有組織、有係統的觀念體係,是勞工集團的意識形態,它曾被馬克思(K.Marx)和恩格斯(F.Engels)所創建,後來又被列寧(V.I.Uliyanov—Lenin)等人所發展,使它適應於新的曆史時代——帝國主義和勞工革命的時代。這種學說的特異點,就在於它的獨特的深刻性和完整性,它是各方麵都講到的:它包括著全部的知識總匯,從哲學的宇宙觀問題起到革命鬥爭的戰術和策略問題為止。馬克思主義指示勞工集團一條從資本主義奴役製的鐐銬中解放自己的道路,革命地毀滅資本製度的道路和建設無階級的社會主義社會的道路。
馬克思主義是十九世紀初三個重大的思潮的繼續和完成,這三大思潮是在歐洲三個大國中發展起來的。對於過去先進的人類思想界已經提了出來的一切問題,馬克思主義都一一給予十分科學的、革命的解答。馬克思主義的學說是“十九世紀人類所創造的——優良的學說——德國的哲學,英國的政治經濟學和法國的社會主義——之合理的繼承者”。
當作社會政治思潮看的馬克思主義,是在勞工集團業已充分成熟,能夠十分激烈地提出自己解放任務來的那個時期產生和形成起來的。馬克思主義是在這樣一個時期產生的:那時勞工集團已經開始出現於全世界曆史的戰場;那時生產的社會性和占取的私有性之間的矛盾已經暴露得很明顯,這種矛盾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capitalist mode of production)所特有的,而且是資產集團或資產階級(bourgeois)社會一切矛盾的淵源。
在當時歐洲三大國家中,英國、法國和德國,它們的資本主義發展的水平是各不相同的,因此那些資本主義的互相衝突的矛盾,在這三個國家中,也以不同的力量和從不同的方麵表露出來了。前進的人類思想的三大主流——德國的古典派哲學(classic phylosophy),英國的古典派政治經濟學(classic school of political economy)和法國的社會主義及一般的革命學說——都反映著那些矛盾的變動。馬克思主義的曆史的根源,正應當從這些資產集團社會或資產階級社會的矛盾和反映這些矛盾的社會學說中去尋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