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學體係曆史與現狀(上下冊)

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原理(第5版)

字體:16+-

李秀林 王於 李淮春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出版

總論: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以科學實踐觀為基礎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的統一[1]

一、時代課題的哲學解答

哲學體係往往以哲學家個人的名字命名,但它並非僅僅屬於哲學家個人。康德哲學不僅僅是康德的哲學,更重要的是屬於他的那個時代。每個哲學體係都有自己的“個性”,但這種“個性”是受時代製約的。法國啟蒙哲學明快潑辣的“個性”,德國古典哲學艱澀隱晦的特征,存在主義消沉悲觀的情緒,離開它們各自的時代背景都是無法理解的。從根本上說,任何一種哲學思潮、哲學體係都是時代的產物。馬克思主義哲學也是如此。馬克思主義哲學是19世紀中葉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它在科學實踐觀的基礎上實現了對舊哲學的全麵清算和批判繼承,使唯物主義和辯證法、唯物主義自然觀和曆史觀達到高度統一,使科學性和革命性達到高度統一。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這一基本特征,充分表明了哲學史上這一革命變革的實質和意義。

黑格爾對哲學與時代的關係發表過深刻的見解,即“哲學並不站在它的時代以外,它就是對它的時代的實質的知識”。“每個人都是他那個時代的產兒。哲學也是這樣,它是被把握在思想中的它的時代。”馬克思和恩格斯都讚同黑格爾的這個深刻見解,並做了進一步的發揮。馬克思強調,“任何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精神的精華”[2]。恩格斯認為,“任何哲學隻不過是在思想上反映出來的時代內容”[3]。哲學思維是一種高度抽象化和理論化的思維,具有思辨性特點;哲學使用的普遍範疇和概念往往造成哲學隻是在精神王國中馳騁的假象。實際上,從哲學體係產生的背景以及它的內容和價值取向看,哲學是非常現實的。哲學似乎高聳於天國,可哲學家仍然生活在塵世之中,由哲學家們創造的哲學體係,不管其外表如何抽象,都離不開哲學家所處的時代。哲學不是沒有**、沒有衝動、沒有愛憎的平靜的苦思冥想的結果,恰恰相反,它是在時代要求明顯地或隱蔽地推動下的一種追求,即以哲學的方式來解答時代向人們提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