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學體係曆史與現狀(上下冊)

導論: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學體係的形成與演變02

字體:16+-

三、辯證唯物主義與曆史唯物主義教學體係在中國的形成和確立

中國人最早知道馬克思的學說是在20世紀初,1903年,馬君武在《社會主義與進化論的比較》一書中第一次向中國人初步介紹了唯物主義曆史觀;中國人開始較為係統地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在俄國十月革命之後,1919年,李大釗發表了《我的馬克思主義觀》,首先向中國人較為係統地介紹了唯物主義曆史觀;瞿秋白則首先向中國人介紹了辯證唯物主義,並於1924年出版了中國第一本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即《社會哲學概論》和《現代社會學》,從而在中國開啟了編寫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的先河。

從內容上看,瞿秋白是依據恩格斯的《反杜林論》、普列漢諾夫的《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問題》、布哈林的《曆史唯物主義理論》來闡述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社會哲學概論》展示了這樣一條邏輯線索:“(一)先從哲學上之宇宙根本問題研究起;(二)繼之社會現象的秘密之分析;(三)再進於社會主義之解說”[44];製定了這樣一個理論框架:哲學中之唯心唯物論,唯物哲學與社會現象,宇宙之起源,生命之發展,細胞——生命之曆程,實質與意識,永久的真理——善與惡,平等,自由與必然,互變律,數與質——否定之否定,社會的物質——經濟,原始的共產主義及私產之起源,階級之發生及發展,分工,價值的理論,簡單的與複雜的勞動,資本及剩餘價值。《現代社會學》則從第一章 社會學之對象及其與其他科學的關係;第二章 社會科學之原因論與目的論;第三章 有定論與無定論;第四章 社會現象之互辯律;第五章 社會這五個方麵進一步深化了《社會哲學概論》中的唯物史觀部分,實際上是一部唯物主義曆史觀的教科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