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理論研究

二、本體論批判的辯證法史

字體:16+-

“古希臘的哲學家都是天生的自發的辯證論者,他們中最博學的人物亞裏士多德就已經研究了辯證思維的最主要的形式。”[3]作為“天生的自發的辯證論者”,古希臘哲學家所研究關注的矛盾與所關注的中心問題——世界本原是密切相關、融為一體的。

亞裏士多德把探索世界本原的哲學概括為研究“實是之所以為實是”、“尋取最高原因的基本原理”[4]的學術。這就是古代意義上的哲學本體論。在尋求世界本原的過程中,古希臘哲學家集中探討了“萬物與始基”(米利都學派)、“存在與邏各斯”(赫拉克利特)、“存在與非存在”(巴門尼德)、“原子與虛空”(德謨克利特)、“影像與理念”(柏拉圖)、“質料與形式”(亞裏士多德)等一係列關於本體問題的矛盾。正是在揭示和論證這些矛盾的過程中,形成了古希臘哲學自發形態的辯證法。

考察古希臘哲學家對本體問題的辯證思考,可以發現兩種不同的基本思路:一是關注經驗世界的多樣統一性,把本體視為萬物所由來和萬物所複歸的某種感性存在物,如泰勒斯的水、阿那克西曼德的無限物、阿那克西米尼的空氣、赫拉克利特的火,因而以現實的因果關係去解釋萬物與本原、變體與本體的對立統一關係,這主要是古代唯物論的辯證法思想;二是探尋對象世界的現象與本質的邏輯關係,把本體視為超越經驗而為思維所把握的理性存在物如畢達哥拉斯的數、巴門尼德的存在、柏拉圖的理念,因而以超驗的邏輯關係去說明事物存在與本質規定的對立統一關係,這主要是古代唯心論者的辯證法思想。

古希臘哲學在本體論上兩種基本思路的對立,從其提出問題的直接性上看,是關於世界本原(起源)的不同解釋,因而可以稱之為兩種不同的宇宙本體論;從造成這兩種思路的根源上看,則在於人類自身的感性與理性的主體矛盾。古代唯物論者注重感性經驗,堅持本體的可感性,可以說是一種經驗論的宇宙本體論;古代唯心論者則注重理性思維,堅持本體的超驗性,可以說是一種理性論的宇宙本體論。這樣,透過古希臘哲學的宇宙本體論的對立,就會窺見其蘊含的認識論上的經驗論與唯理論的對立。而這種認識論上的對立,則根源於自然界對人的本原性和人對自然界的超越性的對立。在古希臘哲學的宇宙本體論的背後,隱藏著比肩而立的人類學本體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