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西方哲學的本體論批判終止於費爾巴哈的人本學。“費爾巴哈是從宗教上的自我異化,從世界被二重化為宗教世界和世俗世界這一事實出發的。他做的工作是把宗教世界歸結於它的世俗基礎。”[8]按照費爾巴哈的觀點,宗教把人的本質從人分裂出去變成上帝的本質,而黑格爾的思辨哲學則把從思維的人抽象出來的思維變成獨立的本質。“人在宗教中把自己的本質對象化了。”[9]因此,費爾巴哈給自己的人本學提出的曆史任務是,破除人在宗教中的自我異化,把人的本質歸還給人。“生命就是人的最高的寶物,人的最高的本質”[10],“人的本質是感性,而不是虛幻的抽象、‘精神’”[11],把人的本質歸還給人,就是把人的肉體、血液、人格、性格、情感、意誌、欲望等統統歸還給人,把人當作感性存在的實體。
馬克思主義哲學直接形成於對費爾巴哈人本學的批判。馬克思、恩格斯認為,費爾巴哈“緊緊地抓住自然界和人;但是,在他那裏,自然界和人都隻是空話。無論關於現實的自然界或關於現實的人,他都不能對我們說出任何確定的東西”[12]。這是因為:“費爾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體確實不同的感性客體:但是他沒有把人的活動本身理解為對象性的活動”;他“不滿意抽象的思維而喜歡直觀;但是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實踐的、人的感性的活動”;“他把人隻看作是‘感性對象’,而不是‘感性活動’”;“當費爾巴哈是一個唯物主義者的時候,曆史在他的視野之外;當他去探討曆史的時候,他不是一個唯物主義者。在他那裏,唯物主義和曆史是彼此完全脫離的”[13]。
因此,“要從費爾巴哈的抽象的人轉到現實的、活生生的人,就必須把這些人作為在曆史中行動的人去考察”[14];“真理的彼岸世界消逝以後,曆史的任務就是確立此岸世界的真理。人的自我異化的神聖形象被揭穿以後,揭露具有非神聖形象的自我異化,就成了為曆史服務的哲學的迫切任務”;“為曆史服務的哲學”“對於這個世俗基礎本身應當在自身中、從它的矛盾中去理解,並在實踐中使之革命化”;“哲學家們隻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