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實踐的思維方式揚棄黑格爾的唯心主義概念辯證法,形成“合理形態”的辯證法,這是馬克思唯物辯證法的根本標誌。
馬克思、恩格斯批判黑格爾概念辯證法的立足點,是人的思維“最本質最切近”的基礎,即人的實踐活動。人與世界、思維與存在的矛盾關係,以及這些矛盾關係的展開與發展,都植根於人類自己的實踐活動及其曆史發展之中。離開人類實踐活動及其曆史發展,僅僅從思維或存在出發去看待思維與存在的關係,就會像舊唯物主義那樣不懂得思維在實踐基礎上所實現的對存在能動的、否定的統一,或者像唯心主義那樣把思維對存在能動的、否定的統一描述為思維的抽象的自我運動。因此,隻有從人的實踐活動及其曆史發展出發,達到對思維與存在關係的實踐論批判,才能全麵、合理地揭示出由現實的人對現實世界的否定性統一所決定的思維對存在的否定性統一關係,使辯證法獲得合理形態。
舊唯物主義哲學和唯心主義哲學,分別從對立的兩極去思考自然界與精神的關係問題,因而始終僵持於本原問題的自然本體與精神本體的抽象對立,並以還原論的思維方式去說明二者的統一。由於舊唯物論以自然為本體,隻是從被動的觀點去理解人與世界的關係,忽視了人的能動性,因此,它所堅持的是一種單純的、自在的客體性原則;由於唯心論以精神為本體,隻是從能動的觀點去理解人與世界的關係,抽象地發展了人的能動性,因此,它所堅持的是一種單純的、自為的主體性原則。這樣,舊唯物論和唯心論就不僅固執於本原問題上的自然本體與精神本體的抽象對立,而且造成了思維方式上的客體性原則與主體性原則的互不相容。
德國古典哲學力圖克服本原問題上的自然本體與精神本體的抽象對立,揚棄思維方式上的客體性原則與主體性原則的互不相容,以新的思維方式去開拓新的哲學道路。這種新的思維方式要求從主體的活動出發去體認自然與精神、客體與主體的交互作用,闡發其間的辯證轉化。這種探索的最重要的理論成果,就是自覺形態的辯證法,即黑格爾的概念辯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