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哲學誕生的那一天起,人類就執著地追尋著世界的終極存在,追尋著人生的終極意義,本體論也因此在哲學中處於基礎性和根本性的地位。本體論同哲學相依相隨,隻要哲學存在著,本體論問題就不容回避。傳統本體論奠基於“萬物皆有根據”這一“充足根據律”原則之上,它所追問的最高根據就是最高存在者,終極根據乃終極存在者。因此,要消解傳統本體論,就要消解這一“充足根據律”,把根據解釋為存在,把存在解釋為根據。問題在於,在人的活動範圍之外,“存在甚至完全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1]。因此,馬克思主義哲學從人的實踐活動出發去理解存在,即把存在理解為人的存在,理解為人的生存實踐活動。人們改造物質世界、創造對象世界的活動就是生存實踐活動。這種生存實踐活動不僅創造著人們的物質生活,而且創造著人們的社會關係,社會關係一經形成又反過來製約著人的生存實踐活動,決定著人的存在。馬克思主義哲學關注的就是人的存在,其本體論是生存論的本體論,即實踐本體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