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當說,通過社會批判來審視社會發展,並不完全是馬克思理論研究獨有的特征。在現代西方學界,大多數社會理論尤其是具有較大影響的社會理論都具有批判的特點。眾多學派、思潮盡管對社會問題關注的重點和角度各有不同,但在對現代社會發展的研究上,都突出了批判的方法。不過,同樣是對現代社會的批判,馬克思同這些理論在其批判的出發點、旨歸、方法上卻大為不同,最後所得出的結論、所達到的高度也不盡相同。所以,要揭示馬克思社會批判理論的當代價值,並從中把握其有關社會曆史發展的基本立場、觀點,應當對馬克思的社會批判理論與當代西方各種社會批判理論加以比較分析。
如果說,當年康德曾把自己所處的時代稱為“批判的時代”,那麽,今天我們所處的時代也在一定意義上可稱為“批判的時代”。隻不過康德時代的批判主要指向的是神學統治和獨斷論形而上學,而當今時代的批判主要指向的是現代資本主義社會。西方馬克思主義、後現代主義以及各種社會主義(如生態社會主義、女權社會主義、市場社會主義等)就是當代社會批判思潮的主要表現。
西方馬克思主義盡管不是一種統一的理論,但是其基本特點則是社會批判。在其不同發展階段,批判、研究的重點也經曆了不同的變化。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西方馬克思主義所關注的焦點是無產階級革命的命運問題和革命策略問題。以盧卡奇、葛蘭西等人為代表的第一代西方馬克思主義者針對資本主義發展新的曆史條件,力圖喚起人們的批判意識,並嚐試製定新的鬥爭策略,由此來完成人類解放的曆史使命。20世紀中期之後,由於資本主義工業文明的全麵統治以及兩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人類陷入嚴重的生存困境,因而如何擺脫人的生存困境、文化困境,尋求人的自由、解放,便成為許多西方馬克思主義者的批判主題。正是這樣的困境,成為眾多學者批判分析的對象。其中最有影響的是以霍克海姆、阿多爾諾、馬爾庫塞、弗羅姆、哈貝馬斯等人為代表的法蘭克福學派和以薩特、梅洛-龐蒂以及列斐伏爾為代表的存在主義馬克思主義,他們繼承了盧卡奇等人所開創的人本主義新馬克思主義傳統和傾向,對現存社會進行了全方位的文化批判。這種批判思潮在20世紀60年代末以巴黎“五月風暴”為代表的青年學生和工人的反抗運動中得到了呼應和共鳴,許多批判理論被人們所接受並風靡一時。進入70年代後,隨著學生運動的失敗,以及“新社會運動”替代傳統的工人和學生運動而成為左派主流政治,西方馬克思主義作為總體性運動算是結束了,但作為個別理論家的活動還在繼續進行,其批判的特點更是五光十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