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無疑需要社會分化,缺乏分化功能的社會是呆滯的社會。但是,能否反過來講,分化程度越高,社會現代化的速度就越快?在這裏,兩者之間並沒有完全的正比關係。就社會發展的實際進程來看,社會分化既可能帶來社會結構的完善,也可能帶來社會秩序的無序。在無序的狀態下,社會各種機構和部門在功能上不能得到相互協調、配合,整個社會體係的效率得不到提高。如果無序狀態嚴重的話,整個社會還會出現解組[47]。這顯然會嚴重阻礙社會的發展、因此,伴隨社會結構的分化,迫切需要社會協調、組織。如果說,在傳統社會中,缺乏分化的自給自足經濟還沒有使協調、組織成為問題的話,那麽,在現代社會中,高度分化的社會結構日益把協調、組織問題提到議事日程。因為,伴隨生產分工和社會結構的分化,各個國家都麵臨著許多共同的難題,這些難題是一般性的社會組織和團體無力解決的,必須由政府出麵運用國家的力量予以承擔:第一,生產的高度分工要求更廣泛的協作;第二,各種生產要素要求按照社會化大生產的需要進行全社會的調整與組合;第三,日趨複雜的宏觀社會發展條件需要統一協調、創立;第四,生產的發展與政治、文化的發展以至整個社會的發展需要相互配套;第五,社會發展與整個人類生存環境必須協調一致,相互補益。所有這些問題都突出了社會協調、組織即社會整合的極端重要性,以致當代發展社會學、發展政治學等研究發展問題的學科都把社會整合作為一個重要問題來予以研究。
事實上,對於社會整合與社會發展關係問題的研究,早在19世紀下半葉就已經開始了。像著名的社會學奠基人之一、法國社會學家迪爾凱姆就把社會秩序作為一生學術研究的主題。他的成名之作《社會分工論》以及其他兩部著作《自殺論》、《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都是圍繞著秩序和整合的問題來加以闡發的。迪爾凱姆把社會劃為兩種基本類型,即“傳統社會”與“現代社會”,認為這兩種社會有著截然不同的社會結合方式。傳統社會主要是靠傳統力量來維係的,生活於同一個家庭群體或家族集團,采取同樣的謀生手段,保持同樣的習俗,信奉同樣的信仰,這便將其成員維係在一個牢固的、封閉的社會團體裏。由於這些團體互不相幹,而且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基本相似,因此,各團體的社會結合是一種“機械的團結”。而現代社會則不同,分工的發展使每個人在生產和消費上都依賴於其他人,使社會像有機體一樣,每個成員都為社會整體服務,同時又不能脫離整體。由分工這樣的社會紐帶所形成的社會結合,故稱之為“有機的團結”。迪爾凱姆認為,以“有機的團結”為特征的現代社會固然是一種更為文明、較少刻板公式和允許個人有更大自由的社會,但這種社會也潛在著一種危險,即包藏著個人的自由可能成為個人受挫和不幸的根源。[48]這就是說,在廣泛實行分工的情況下,社會整合的問題更應提起注意。盡管迪爾凱姆所開出的整合“良方”——強調道德體係與規範是社會整合的基礎——是有局限性的,但他所提出的問題卻是非常有益的、值得深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