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馬克思主義社會發展理論研究

二、經濟因素與非經濟因素的複合產物

字體:16+-

現代社會的出現,既根植於當時的經濟發展之中,又受到當時各種非經濟力量的催化,可以說,它是經濟因素與非經濟因素交互作用的產物。

自16世紀以來,造成現代社會生產發展的經濟因素與非經濟因素很多,但在馬克思看來,最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是工業革命、宗教改革、文藝複興和資產階級革命等。正是這些因素的交匯,形成現代社會的曆史洪流。

雖說早在16世紀現代社會就已出現,但真正使現代社會穩固確立下來並得到快速發展的,還是工業革命的巨大作用。工業革命是現代社會發展的首要經濟因素。西方的工業革命首先是從英國開始的,而英國的工業革命又首先是從新興的棉紡織業開始的。棉紡織業的第一個革命是紡織機的改革。早在1733年,英國的鍾表匠約翰·凱伊開始發明了飛梭,使織布工效提高了一倍。1764年,織工詹姆斯·哈格裏格沃斯發明了珍妮機,工效提高到8倍。隨後,在1768年又發明了水力紡紗機,1785年發明了織布機。與此同時,相繼產生了與棉紡織機相配套的淨棉機、梳棉機、漂白機、整染機等,組成了複雜的機器係統。棉紡織業的革命又大大推動了煤炭工業、鋼鐵工業的發展,加速了動力機械的研製。早在1709年英國就發明了用煤炭煉鐵的新技術,但開礦、冶煉中的動力問題並未得到解決。1769年,瓦特試製成功了單向蒸汽機,1782年又製造出雙向蒸汽機。這樣一來,一係列新機器的動力問題隨之解決了,它大大推動了紡織工業、采礦工業、冶煉工業、機械工業等產業的迅猛發展。繼英國工業革命之後,法國、美國、德國等西方國家相繼揭開了工業革命的序幕,到19世紀二三十年代,工業革命達到前所未有的**。在這一**中,蒸汽機以它高超的技術優越性刷新了整個世界,成為一個新的時代的明顯標誌。恰如馬克思所說:“蒸汽和新的工具機把工場手工業變成了現代的大工業,從而把資產階級社會的整個基礎革命化了。”[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