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確定國外馬克思主義的性質,即如何定位國外馬克思主義的問題,既關係到西方馬克思主義與西方哲學關係的理解,又關係到國外馬克思主義和馬克思主義關係的理解,因此是一個重大的理論問題,引起了學者們的廣泛關注和熱烈討論。
關於西方馬克思主義本身的定位問題,學界主要有如下三種意見:一是認為西方馬克思主義是20世紀20年代出現的一種自稱以補充和革新馬克思主義為己任,致力於馬克思主義的“現代化”,對資本主義製度進行批判的社會思潮,其內容大體包括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真諦的反思和重建、對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的研究、對現實社會主義的反思和對西方社會主義革命道路的探尋三個部分。這一思潮雖然在對上世紀的曆史實踐進行理論反思的過程中有失誤和很多不足之處,但它的確提供了許多有益的理論啟迪和思想資料,不能全盤否定西方馬克思主義。[23]二是認為西方馬克思主義作為20世紀具有影響力的西方社會思潮之一,是一種具有非馬克思主義傾向的非正統馬克思主義。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之所以在中國學術界長期處於被批判的地位,其根本原因在於錯誤地解讀和引申了柯爾施、梅洛-龐蒂、佩裏·安德森等人對西方馬克思主義的論述。在理論研究中,應當聯係西方的社會運動、西方的哲學運動,科學地評析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的性質,並給予正確的理論定位。[24]三是認為對西方馬克思主義很難作出準確的定位:因為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產生是與當代西方社會所發生的一係列巨大變化結合在一起的,有著十分深厚的曆史文化背景,雖然可以把對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的批判、用對文化及意識形態的批判替換對政治經濟製度的批判、對人的主體性和人的解放的關注概括為其總體上的共同特征,但它在長達80年的曆史演變過程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流派,需要具體分析。[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