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述和探討國外的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研究,是我國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研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最初的僅僅局限於“西方馬克思主義”本身的研究,到當今對於世界範圍內的馬克思主義研究的追蹤和反思,近30年來,國外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研究得到了快速發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研究領域、研究方式和研究範圍也得到了不斷的拓展。
(一)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的曆史進程
1.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初步引進階段
改革開放作為一個曆史事件,不僅在實際生活上直接推進了社會的發展,也在理論層麵上引發了相當程度的變革。國外馬克思主義的引進和傳播就是在這種社會背景下起步的。[1]1978年,徐崇溫在《國外社會科學》第5期發表了題為《關於西方的“馬克思主義研究”——流派和觀點綜述》的文章,介紹了“西方馬克思主義”這一說法的由來,“西方馬克思主義”主要流派如法蘭克福學派、德拉—沃爾佩學派、阿爾都塞學派的代表性思想。1981年,人民出版社翻譯出版了英國新左派學者佩裏·安德森的《西方馬克思主義探討》一書。同年,由雲南省外國哲學史學會主辦的外國哲學史討論會對當代國外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若幹問題進行了主題探討,“西方馬克思主義”這一概念開始進入學者們的視野當中。1982年,徐崇溫出版了《西方馬克思主義》一書。由此開始,“西方馬克思主義”理論在國內引起廣泛注意,研究也開始起步。
由於剛剛起步,再加上當時整個哲學界的研究狀況和國外研究資料的限製,這一階段的研究還主要停留在介紹和引進上,對於“西方馬克思主義”的評介也不夠深入,而且多持批判的態度。基於對“西方馬克思主義”這一概念的初步認識,研究者對西方馬克思主義流派的介紹主要包括存在主義的馬克思主義、現象學的馬克思主義、新實證主義的馬克思主義、結構主義的馬克思主義、實踐的馬克思主義、“真正的”馬克思主義、基督教的馬克思主義等,而具體的思想介紹主要集中在法蘭克福學派的“否定的辯證法”和社會批判理論、薩特的存在主義、阿爾都塞對馬克思思想的研究方法等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