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研究

三、馬克思主義的社會意識論

字體:16+-

社會意識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社會存在問題的闡釋往往是在與社會意識問題的對照中展開的。社會意識理論中的意識形態理論,對於我們正確理解和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具有尤為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馬克思對社會意識形態概念的運用和闡述充分體現出馬克思主義對資本主義的否定立場和批判態度。但是我們認為目前學術界對馬克思社會意識理論的通常理解仍有進一步深化的必要。

(一)在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係中對社會意識的通常理解

根據《哲學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年版)的通行觀點,社會意識是指人們社會精神生活過程的總和。通常有廣義和狹義兩種用法:廣義的,是泛指社會的人的一切意識要素和觀念形態,包括個人意識和群體意識,社會心理和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藝術、哲學、宗教、科學等各種社會意識形式。狹義的,是專指關於社會關係的意識,即以不同方式從不同方麵反映物質的社會關係(生產關係)的意識及其形式,具體包括人們關於政治、法律、道德、藝術、哲學、宗教等觀點和理論,形成一定的社會意識形態,但不包括自然科學。社會意識的最基本的含義和特征是:它是社會存在的反映,相對於社會存在來說,它是派生的、第二性的社會現象。一切社會意識都是人類在改造自然(人與自然的關係)和改造社會(人與人的關係)的實踐中產生和發展的。社會意識雖然依賴於社會存在,但也有一定的相對獨立性:在一定階段,社會意識可能落後或超前於社會物質生活的發展;社會意識的發展具有繼承性;各種意識形態之間存在相互作用;社會意識能夠能動地作用於社會存在。

曆史唯心主義誇大社會意識的能動作用,錯誤地主張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舊唯物主義者隻是自然主義地確認意識是存在的反映,把人的知、情、意看作單純的生理和心理現象,而不是看作社會實踐的產物,不能將存在和意識的關係提到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係上來理解,一進到社會曆史領域,仍然陷入唯心主義。社會意識同一般意識既有聯係又有區別。從“意識是社會的產物”這個意義上講,任何意識都是社會性的意識。但是,一般意識從總體上說它是人腦的機能,是客觀物質世界的反映;社會意識則從其根源上並從反映社會存在這個角度考察意識現象。不懂得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就不可能成為徹底的唯物主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