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研究

一、馬克思主義的社會本質論

字體:16+-

社會本質問題是一切社會曆史理論都要首先麵對的問題,馬克思主義也不例外。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立足於唯物主義立場,從實踐觀點出發對人類社會的本質做出了深刻的闡釋,批判了傳統哲學對社會本質問題的錯誤把握。但由於人們對馬克思的“物質”概念和“實踐”概念在理解上的不盡相同,又使得人們對馬克思的社會本質論產生了諸多不同的理解和闡釋。

(一)傳統哲學對社會本質的實體主義理解

如何理解人類社會的本質,是馬克思主義的核心問題之一,也是傳統哲學曆史觀長期探討和爭論的一個焦點。根據李萬鵬先生的歸納,傳統哲學曆史觀在這方麵的表達歸納起來大體有以下幾種:“1.對人類社會神化的觀念表達。這種觀點認為,人類社會本質上是‘神的一定秩序’,上帝是主宰國家興亡、民族興衰的最高力量。2.對人類社會精神化的觀念表達。這種觀點認為,人類社會本質上是人的意誌、意識活動或心理活動的產物,或者說是‘絕對理性在時間中的展開’。3.對人類社會自然化的觀念表達。它或者把人類社會的本質歸結於自然,即社會所處的地理環境,或者把人類社會的本質歸結為人的自然屬性,即生物本能。認為某些動物也是群居的,人類社會與‘動物社會’在本質上是同一的。”[1]這些觀點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都將社會視為與人的現實和現實的人毫不相幹的存在。究其原因,它們采用了同一種思維方式——實體主義的思維方式。我們知道,實體是西方哲學的核心範疇。亞裏士多德認為,哲學是研究存在的,這一點各派哲學都不會反對;人們可以在各種含義上說存在,也就是說有各種各樣的存在。他認為各種存在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自身不能存在,要依賴於其他存在才能存在的,這是屬性的存在,時間、地點、關係、性質等都是屬性的存在。另一類存在是自身獨立而不依賴於其他存在的存在,是最基本的存在,這就是實體的存在。實體也就是獨立而不依賴於其他事物的基本存在。以實體的眼光去看待一切的思維方式就是實體主義的思維方式。按照這種思維方式,傳統哲學隻能力圖從一種超驗或者“感性直觀”的“終極存在”、“初始本原”中去理解和把握人類社會的本質及其運行的依據。這樣,社會成了抽象的實體,失卻了主體性,也就喪失了其本身的存在價值。社會不是為人而存在,它之所以存在,似乎隻是為了證明“上帝”和“神靈”的偉大,理性的英明,或者自然規律、人類本能的強大無比。而這種對社會本質的理解恰恰是馬克思主義所堅決反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