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研究

三、馬克思主義自然觀的當代價值

字體:16+-

(一)馬克思主義自然觀與當代科學

說起哲學史,人們經常惋惜費爾巴哈。費爾巴哈縱然比那些占據大學哲學教席的人高明百倍,卻依然不得不在鄉間僻壤過著農民式的孤陋寡聞的生活。這使費爾巴哈雖然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度過了自己一生的大部分時光,卻對自然科學的理論進展一無所知。馬克思和恩格斯則完全不同,他們密切注視著19世紀以來的諸多科學發現,馬克思有著雄厚的數學知識基礎,恩格斯對自然科學的發展極感興趣。從科學史的角度來看,他們的自然觀念幾乎是同19世紀中葉的三大科學發現,即細胞學說、能量守恒和轉化定律、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同時生長起來的;而19世紀末期自然科學方麵的其他發現,如鐳、電子等則更是“燦爛地證實了馬克思的辯證唯物主義”(列寧語)。[1]這裏,我們主要結合周義澄教授和曹誌平教授的相關研究成果[2],談一下馬克思主義自然觀在20世紀以來自然科學的新發展(主要是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上所可能具有的現代意義。

在整個現代科學中,物理學具有某種基礎性的地位,其中的理論物理學由於涉及對世界本源性的思考,尤其與哲學思考相接近。因此,現代物理學的發展既為哲學的發展提供了很多堅實的資料,也提出了諸多挑戰。對量子力學的哲學解釋和爭論就是這樣的一個典型案例,其序幕是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的發現。

在科學上,愛因斯坦用四維空間的時空連續區代替了與時間相脫離的三維空間,用洛倫茲交換取代了伽利略交換,確定了時空變化不能脫離,物質與運動不能脫離的密切關係;在廣義相對論中又說明了物質的存在與分布狀態(質量、密度)對引力場的時、空特征(空間曲率、時間馳速)以及“空間的幾何性質”的決定作用。[3]對於這些重大科學發現,我們不能望文生義地把它單純理解為對牛頓“絕對時空觀”的簡單克服。實際上恰恰相反,就狹義相對論的兩個基本假說而言,它們是對“絕對世界的公設”(閔可夫斯基語):“相對性原理”確定的是自然規律的不變性、非相對性即自然定律對所有慣性係的一致性和普適性;“真空中光速不變原理”則是對絕對不變光速的直接肯定。而廣義相對論則是對相對性原理的更為普遍的推廣,是把它從相互作等速運動的慣性係推廣到相互作加速運動的坐標係,從而取消了慣性係相對於其他坐標係的優越位置,是在更為寬廣的領域內對自然界普遍規律的肯定和支持。因此,嚴格講來,愛因斯坦相對論的哲學意義不在於對牛頓“絕對時空觀”的衝決,而在於肯定自然界中的關係是絕對與相對的統一。[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