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關於人、人性、人的本質的看法十分複雜,概括來講就是人的自然屬性、社會屬性和意識屬性的三位一體。首先,在馬克思看來,“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30]。這有兩層意思。一層意思是,人作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具有作為天賦、才能和欲望存在的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動的存在物。一層意思是,人作為自然的、肉體的、感性的、對象性的存在物,是受動的存在物,因為他需要一個在他之外的不依賴於他的對象而滿足自己的欲望,來表現和確證他的本質力量。馬克思非常強調對象性這一點。他說:“一個存在物如果在自身之外沒有自己的自然界,就不是自然存在物,就不能參加自然界的生活。一個存在物如果在自身之外沒有對象,就不是對象性的存在物。一個存在物如果本身不是第三存在物的對象,就沒有任何存在物作為自己的對象,就是說,它沒有對象性的關係,它的存在就不是對象性的存在。非對象性的存在物是非存在物。”[31]
然而,自然界很少能夠以其直接存在的形態滿足人的需要。這就需要人通過勞動、通過自己的自然生命力與自然界之間的物質交換過程來改造自然使其滿足自己,並在這個過程中使自己得體地生成為人。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描述了這個勞動過程:“為了在對自身生活有用的形式上占有自然物質,人就使他身上的自然力——臂和腿、頭和手運動起來。當他通過這種運動作用於他身外的自然並改變自然時,也就同時改變他自身的自然。他使自身的自然中沉睡的潛力發揮出來,並且使這種力的活動受他自己控製。”[32]
但是,人的這種生命活動不同於動物的本能的生命活動:“誠然,動物也生產。它為自己營造巢穴或住所,如蜜蜂、海狸、螞蟻等。但是,動物隻生產它自己或它的幼仔所直接需要的東西;動物的生產是片麵的,而人的生產是全麵的;動物隻是在直接的肉體需要的支配下生產,而人甚至不受肉體需要的影響也進行生產,並且隻有不受這種需要的影響才進行真正的生產;動物隻生產自身,而人再生產整個自然界;動物的產品直接屬於它的肉體,而人則自由地麵對自己的產品。動物隻是按照它所屬的那個種的尺度和需要來構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個種的尺度來進行生產,並且懂得處處都把內在的尺度運用於對象;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規律來構造。”[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