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研究

七、學術與學養

字體:16+-

馬克思主義作為無產階級解放全人類的思想武器,它不僅是一種“學說”,一種“學術”,而且必須把這種學說和學術化為人民的“學養”。在我國,自馬克思主義產生以來的對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實踐問題的關注和研究中,實際上體現了馬克思主義逐漸從“學說”向“學術”、從“學術”向“學養”的轉變,從而實現了馬克思主義的學說與學術、學術與學養的有機統一。自改革開放以來,在當代中國的解放思想進程中,馬克思主義的存在方式,不僅作為一種“學說”而被重新闡揚,作為一種“學術”而被切實研究,更是作為一種“學養”而被人民接受。[1]因此,作為“學說”、“學術”和“學養”相統一的馬克思主義,正日益成為親近我們的徹底地“說服人”的、“改變世界”的“思想武器”。

改革開放以前,馬克思主義長期以來隻是被當作“學說”而存在,並且隻是把這個“學說”作為關於“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的普遍規律”的“學說”而存在,至於這個“學說”的“旨趣”和“特質”則被淡化了。改革開放以來,馬克思主義的“旨趣”與“特質”日益受到人們強烈的關注,並且日益形成一種普遍的共識,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學說”是關於人類解放的學說,也就是關於實現人的全麵發展的學說;這個學說既是對人的全麵發展的價值理想的承諾,又是對人的全麵發展的實現過程的揭示,也是對人的全麵發展的價值標準的確立;因此,這個學說為人自身的發展提供了永不枯竭的理論資源,並且日益親近把“發展”作為“硬道理”的當代中國人。

馬克思主義的“學說”並不是自明的,它需要一代又一代的馬克思主義者對其進行不斷的研究和闡發,因此,馬克思主義的“學說”又是作為人類文明的偉大的“學術”成果而構成後人研究的“學術”對象。曾經有人詰難:“回到馬克思”,難道我們“離開”馬克思了嗎?“重讀馬克思”,難道我們“誤讀”馬克思了嗎?其實,無論“回到”還是“重讀”,都凸顯了把馬克思的“學說”作為“學術”對象來研究的理論自覺態度。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馬克思主義“學術”研究真正出現了大發展、大繁榮的可喜局麵。[2]馬克思主義並不是離開人類文明發展大道的宗派主義,而是人類文明的結晶,作為“一整塊鋼鐵”的馬克思主義“學說”是作為人類文明的偉大的“學術”成果而存在的。這具體地表現在馬克思主義在各個“領域”中所形成的“獨到的發現”,也就是在“學科”意義上所形成的“學術”成果。因此,馬克思主義創新,必須訴諸“學科”意義上的“學術”研究,推進和深化馬克思主義學說的“學術”內涵。正是在把馬克思主義作為“學術”對象的“重讀”的過程中,我們不僅“回到”了關於人類解放和人的全麵發展的馬克思主義,而且馬克思主義經過切實的“學術”研究而親近越來越多的當代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