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馬克思與韋伯社會理論比較研究

第二節 韋伯關於現代性存在論基礎的研究

字體:16+-

韋伯在《宗教社會學論文集》和《經濟與社會》中,分別從文化論和製度論兩大視角來考察現代性的存在論基礎。劉小楓指出:“韋伯對現代學之確立的貢獻,不僅在於眾所周知的對現代社會製度的社會學分析,以及對資本主義精神起源這一現代性子課題的經典性研究”,他還“提出了闡明現代性之學問原則的學問論”,其賴以支持的問題意識就是“舊有的自然法傳統中的個人主義的意識形態基礎已經崩潰,正在建立的自由民主的政治秩序麵臨威脅”[63]。盡管韋伯從未像馬克思那樣試圖從某一明確的視角透視資本主義,在他的著作中還是不難發現一種貫穿始終的觀念——資本主義時代也就是現代的本質可以理解為生活的各個領域的合理化過程。應該指出,現代社會生活的諸領域在韋伯那裏是並行的,都是合理化的不同表現形式,都是現代性的“理念型”,沒有高下優劣或發展階段的區別。

一、文化論與製度論的統一

韋伯的著作浩如煙海,正在編訂中的《韋伯全集》有34冊之多。[64]其中,有正式出版的著作與發表的論文,還有大量的研究手稿。在馬克思身後,《資本論》第二卷和第三卷是由恩格斯整理出版的;在韋伯身後,夫人瑪麗安娜·韋伯整理了有關遺稿,並以《經濟社會學概論:第三部“經濟與社會”》為書名出版,後來經過溫克爾曼的重新整理,並將書名改為《經濟與社會》出版。今天我們所看到的韋伯著作包括兩大係列——“世界諸宗教的經濟倫理觀”和“製度論與社會學”。“世界諸宗教的經濟倫理觀”係列就是《宗教社會學論文集》,包括《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中國的宗教、宗教與世界》、《古猶太教》、《印度的宗教》和《宗教社會學》等;“製度論與社會學”係列不僅包括《社會學的基本概念》,“經濟與社會”的《經濟與曆史、支配的類型》、《經濟行動與社會團體》、《非正當性的支配》,也包括《法律社會學》、《學術與政治》等。[65]台灣遠流出版公司的《新橋譯叢》係統地翻譯並出版了韋伯的作品,為漢語學界的研究提供了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