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馬克思與韋伯社會理論比較研究

第二章 現代性批判的存在論基礎

字體:16+-

劉小楓在《現代性社會理論緒論》中試圖界定現代性現象的含義:“一種普世性的轉換每一個體、每一民族、每種傳統社會製度和理念形態之處身位置的現實性(社會化的和知識化的)力量,導致個體和社會的生活形態及品質發生持續性的不穩定的轉變。”[1]這種界定揭示出現代相對於前現代所具有的某種複雜性。然而,馬克思和韋伯麵對複雜的現代性現象卻力求實現一種總體性的把握,兼顧到這一問題的物質層麵和觀念層麵,無論他們是將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相統一,還是將文化層麵與製度層麵相統一,都是在這種總體性的關照下來揭示現代性的存在論基礎,而絕非是一種單純的經濟因素的考察。這種對現代性的總體性考察,並不能消除兩人的思想分歧,現代性批判的存在論基礎在兩個人那裏具有不同的含義。他們研究路徑的分化,源於對現代社會生活中諸要素之不同地位的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