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3年4月1日《萊茵報》被查封後,馬克思開始忙別的事情,他首先計劃在瑞士創辦一份雜誌。阿爾諾德·盧格最終為他提供了在巴黎創辦《德法年鑒》的可能,其中刊登了馬克思、恩格斯、莫澤斯·赫斯和亨利希·海涅(Heinrich Heine)等人的指導性文章。馬克思離開德國前,在巴特克羅伊茨納赫(Bad Kreuznach)結了婚。路德維希·馮·威斯特華倫死後,他的遺孀曾在這兒短暫生活過。至此,馬克思才——不顧燕妮和埃德加·馮·威斯特華倫(Edgar von Westphalen)的同父異母哥哥[1]的極力阻撓和他自己母親的反對——最終實現了他熱切追求的這一目標。這位革命思想家和這位對丈夫政治主張的熱忱追隨者之間開始了長達一生的情感和思想的結合。
1843年10月至1845年2月馬克思旅居巴黎期間,集中鑽研了各種經濟學、社會學和曆史著作。他首先加入激進民主主義者和法德各種社會主義者小組圈內的討論。亨利希·海涅與他結識,並且支持——盡管有所保留——這位“革命的青年博士”。期間,馬克思再次與恩格斯相遇——恩格斯之前已經在科隆拜訪過他——並且同恩格斯締結了一生的私人友誼和政治友誼。
恩格斯的《國民經濟學批判大綱》在根本上啟迪了馬克思對古典經濟學的研究。除了為《德法年鑒》撰稿,馬克思還在巴黎出版的《前進報》上發表文章。普魯士政府從一開始就密切注意在國外的這位科隆的激進編輯,並最終促使法國政府將其驅逐出境。1845年2月到1848年3月馬克思移居布魯塞爾(Brüssel),之後他收到法國臨時政府成員斐迪南·弗洛孔(Ferdinand Florcon)請他重返法國的邀請。執行比利時政府作出的“24小時內離開比利時的命令”使馬克思如釋重負。1848年4月馬克思和弗·恩格斯等人重返德國,利用《新萊茵報》從新聞工作方麵支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