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遼寧地理

第二節 沈陽經濟區一體化基礎與發展現狀

字體:16+-

一、沈陽經濟區一體化基礎

長期以來, 以沈陽為中心的遼中部城市群具有天然的地緣關係, 彼此之間水相係、 山相連、 人相親, 很早就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經濟地理單元。 隨著曆史的發展, 遼中部城市群的經濟社會聯係逐步加強, 為沈陽經濟區一體化發展奠定了基礎。

(一)沈陽經濟區一體化空間障礙小

遼寧省是國家從“一五”時期便開始建設的老工業基地,曾經是我國工業化的先鋒和搖籃。在工業化的帶動下,沈陽經濟區成為我國工業化水平較高,城市化進程較快的典型區。以沈陽為中心的100 km半徑內,匯集了人口超過百萬的3座特大城市(沈陽、鞍山、撫順),人口在50×104以上的4座大城市(本溪、營口、遼陽、阜新),20×104以上的1座中等城市(鐵嶺),7座縣級市,16個縣,475個小城鎮。城市分布合理,大中小城市層次分明,是國內少有的城市密集地區(圖12-4)。另外,沈陽經濟區是典型的塊狀集聚體,各城市圍繞沈陽集中分布,形成緊密的圈層結構,根據空間臨近效應,比較容易發揮規模效益和集聚效益,有利於形成高度一體化的統一體,整合空間障礙較小。

圖12-4 沈陽經濟區城鎮體係圖

同時,沈陽經濟區現代化交通網絡密集,進一步縮小了空間障礙。目前,沈陽與7個城市之間,集高速公路、普通公路、高速鐵路、城際鐵路為一體的交通走廊,已然粗繪出一幅阡陌縱橫的交通畫卷,未來將規劃形成“一小時交通圈”。

高速公路:沈陽經濟區形成了以沈陽為中心,以高速公路為主骨架,“一環五射”的現代化區域公路網格局。中心城市沈陽與各城市之間全部以高速公路連接,包括沈大、沈山、沈撫、沈丹、沈哈等高速公路。“一環”指環沈陽經濟區高速公路,長達400 km,它由本溪—遼陽—遼中、遼中—新民—鐵嶺、鐵嶺—撫順—本溪三部分組成,與沈鐵、沈通、沈撫、沈丹、沈大5條放射狀高速公路互通互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