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理性、自由與實踐批判:兩個世界的內在張力與曆史理念的動力結構

三、從民族民主革命到改革開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個分析

字體:16+-

中國共產黨人在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於中國社會的過程中,創製了具有中國特色、中國氣派、中國風格的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並由此贏得了中國民族民主革命的輝煌勝利和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功。這是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繼十月革命後在東方世界所取得的最重大的成果,是世界社會主義史上最重大的曆史性事件。革命與改革作為發生在現、當代中國大地上的兩個偉大事件,不僅深刻地改變了現、當代中國曆史的麵貌和中國人民的命運,而且也深刻地影響了世界曆史的進程和人類文明的格局。

1.毛澤東思想與中國革命:階級觀點與階級分析方法的魅力和力量

馬克思列寧主義對中國的深遠而重大的意義在於,在它與中國革命實踐的聯姻中誕生了毛澤東思想,而毛澤東思想的偉大實踐意義,在於在它的引領和指導下贏得了中華民族的獨立與解放,從而為中華民族的民族複興奠基了基本曆史前提。

馬克思的實踐批判和行動哲學,特別是作為這一哲學之核心內容的曆史唯物主義和剩餘價值理論,經過列寧十月革命的成功運用這一曆史性中介,而為中國尋求救國救民之真理的先進知識分子所接受。李澤厚認為,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一開始就作為中國共產黨人指導革命和當前行動的指南而被接受、理解和運用;在中國,唯物史觀之所以能夠代替進化論,原因在於:第一,它更為具體地解釋了人類曆史,它以經濟發展作為基礎來解釋社會存在、上層建築、意識形態、觀念體係以至民俗風情,同中國一直存在的經世致用的重視功利的實用理性的文化心理結構相一致;第二,中國社會思想中一直存在著社會主義的傳統,對社會主義大同世界的追求也一直是近現代誌士仁人進行實踐鬥爭的一種巨大動力。因此由空想社會主義到唯物史觀的科學社會主義,在思想進程上也有順水推舟易於接受的便利。[1]而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異常鮮明的階級性格和實踐特征,與近現代中國政治舞台上曾經流行而未獲成功的各種資產階級學說相比,就更加適合於中國民族民主革命的需要。作為中國共產黨人之卓越代表的毛澤東,無疑受到了中國悠久的倫理文化傳統的深刻影響,而中國文化從根本特征、價值理念上講是整體主義、集體主義的。[2]這樣,毛澤東及其中國產黨人接受其根本特征為整體主義的馬克思主義(波普爾語)就勢所必然。馬克思的曆史唯物主義和剩餘價值理論,特別是其中的階級鬥爭學說;列寧的殖民地理論和革命戰略學說,特別是他對馬克思階級鬥爭和無產階級專政學說的有力闡釋和成功運用,為正在進行民族鬥爭和階級鬥爭的中國共產黨人所接受,成為他們進行革命戰爭、謀求人民解放、挽救民族危亡的理論武器。正是出於這種原因,巴勒克拉夫才有根據地寫道:“有人認為,‘共產主義者們在亞洲具備一種偉大的品德;他們並不害怕大規模的、簡單的和激烈的行動’……這個判斷是相當充分的。對於西方複雜精致的經濟來說,大規模地采取行動可能會帶來無法挽回的災害,但是在亞洲它們卻能夠給億萬人民帶來直接的利益。亞洲人和非洲人眼裏所看到的共產主義的突出的吸引力之一,就是它給不發達國家的人民提供了一幅發展的藍圖。”[3]“共產主義給那些西方幹涉所導致而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社會提供了一個新的秩序原則。”[4]“曆史地看,列寧和毛澤東所解釋的馬克思主義具有重要意義,因為它為正在崛起的人民提供了一種選擇,而西方的自由經濟製度和與之相伴隨的社會政治製度是無法輕而易舉地適合這種情況的。它並不是唯一可以想到的、可供選擇的製度,但是它確是它們的形勢所要求的具有活力、綜合性和情感吸引力的唯一一種製度。”[5]馬克思列寧主義階級觀點和階級分析方法的力量和魅力,恰恰在於它能夠提供解釋和推翻這種水深火熱之社會製度的理論根據,從而展示了任何其他的理論學說所根本不具有的情感的倫理主義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