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理性、自由與實踐批判:兩個世界的內在張力與曆史理念的動力結構

二、“喚醒”與“革命”:英國侵略中國的曆史後果[1]

字體:16+-

馬克思於19世紀50—60年代曾給予中國問題以特別關注,寫下了十數篇關於中國的論文和時評。[2]我以為,這些評論在馬克思世界曆史理論的解釋框架中享有獨特地位,是我們研究馬克思世界曆史理論所應當關注的、具有極大代表性的典型個案。從馬克思世界曆史理論出發深入考察近現代[3]中國所發生的曆史性變革,把它置放到曆史向世界曆史轉變的總體性背景中,探索和揭示作為民族曆史的中國曆史向世界曆史轉變的曆史軌跡和變革邏輯,不僅有助於馬克思世界曆史理論研究的深化,而且也是我們深入考察近現代中國曆史性變革的一個獨特而有益的視角。

1.馬克思世界曆史理論:考察近現代中國變革之謎的解釋框架

發生在整個世界範圍內的民族曆史向世界曆史的轉變,始終包含著劇烈衝突的曆史過程和雙重畫麵:一方麵是西方世界踏遍全球擄掠財富的凱歌行進,一方麵是非西方民族血雨腥風慘遭**的悲劇曆程。馬克思世界曆史理論對非西方、特別是東方民族的曆史向世界曆史的轉變所包含的曆史與倫理的二律背反和嚴重衝突,有著深刻的、多方麵的透視、分析和揭示。馬克思一方麵對東方社會各民族的生存狀態和悲慘命運寄予巨大同情,一方麵又闡明了西方世界的殖民擴張對開辟世界曆史在客觀上所具有的基本意義。

近代中國的變革發生在民族曆史向世界曆史轉變這一曆史與倫理之悲劇性衝突的時代背景中。鴉片戰爭標誌著作為民族曆史的中國曆史向世界曆史的轉變,但這一轉變並不是滿清政府順應世界潮流的自覺選擇,而是西方列強的政治威逼和堅船利炮把中國強行納入世界曆史進程的結果。鴉片戰爭之所以失敗,就在於滿清政府的閉關鎖國政策使中國孤立於現代工業文明和世界市場的潮流之外,從而導致了近代中國的落伍、積弱和被動挨打。[4]作為民族曆史的中國曆史向世界曆史轉變的“數千年未有之變局”的深刻變革過程,解構了傳統社會的經濟結構和政治結構,發生了曆史與倫理的悲劇性的慘烈衝突,促成了“東方秩序的危機。”[5]“東方秩序的危機”發生在曆史向世界曆史轉變的變革浪潮和血雨腥風中。它根源於東、西方之間一為傳統農耕文明、一為現代工業文明的巨大曆史差距,根源於西方世界的商品輸出、資本邏輯和軍事擴張所發生的兩者間勢力均衡的打破,根源於東方社會經濟—政治體製和價值觀的嚴重落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