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誌著青年馬克思的哲學—經濟學批判取得了重大成就的《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在馬克思曆史理論發展史中具有特別重要的地位。[1]這一手稿在1932年首次全文發表,引起學界軒然大波和熱烈爭論,特別是由於西方馬克思主義基於人本主義視角的特別關注和高度評價,而成為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和理解史上一個重大的理論事件。青年馬克思在手稿中關於資本、現代哲學和國民經濟學的批判邏輯,關於異化勞動、人的本質與共產主義問題的批判性的解釋框架,是我們解讀這一文本時應當關注的基本方麵。
1.馬克思思想的青春序曲:追求個人自身完美與人類幸福的統一
馬克思對人類命運的深切關注可以追溯到他的少年時代。年僅17歲的馬克思在《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一文中,展示了在人生選擇的重要時刻所表現出來的遠大理想和崇高情懷,同時也先行地宣示了馬克思未來思想的基本格調和重要秘密。
少年馬克思的人生觀令人歎為觀止。這種人生觀把個人職業的選擇同曆史的、人類的神聖目標相聯係,並使兩者達到了完美統一,從而奠定了馬克思為人類事業畢生奮鬥的基調:“神也給人指定了共同的目標——使人類和他自己趨於高尚,但是,神要人自己去尋找可以達到這個目標的手段;神讓人在社會上選擇一個最適合於他、最能使他和社會變得高尚的地位。”[2]“如果我們的生活條件容許我們選擇任何一種職業,那麽我們就可以選擇一種使我們獲得最高尊嚴的職業,一種建立在我們深信其正確的思想上的職業,一種能給我們提供最廣闊的場所來為人類工作,並使我們自己不斷接近共同目標即臻於完美境界的職業,而對於這個共同目標來說,任何職業都隻不過是一種手段。”[3]值得注意的是,年少的馬克思已經覺察到人的尊嚴與人的當下職業(勞動、行動)之間可能存在著對立,並強調通過自己的獨立和創造自我確信的自由去克服這種對立:“但是,能給人以尊嚴的隻有這樣的職業,在從事這種職業時我們不是作為奴隸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領域內獨立地進行創造;這種職業不需要有不體麵的行動(哪怕隻是表麵上不體麵的行動),甚至最優秀的人物也會懷著崇高的自豪感去從事它。”[4]少年馬克思在人生轉折的重要關頭,顯示了自由選擇人生的重大意義。這裏需要指出的一點是,馬克思強調人所選擇的職業決不能使人成為工具,從內容到形式都必須體現出人的獨立、創造、尊嚴和自豪感,這同成熟的馬克思所孜孜以求的勞動的解放、自由個性的確立,不是存在著內在一致的觀念信息嗎?區別在於,成熟後的馬克思把這樣的信念推論到哲學—經濟學批判的理論的係統中,作了曆史的和邏輯的深入論證,而少年的馬克思還停留在一種雖然崇高但僅僅是一種熱情、信念和直觀的語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