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全部活動,在最高度概括的意義上,就是在觀念和實踐的兩個層麵上消解思維和存在的對立,實現思維和存在的統一,把世界變成人所要求(希望、憧憬、理想)的世界。
哲學的全部努力,在最高度概括的意義上,就是在理論的層麵上探尋思維和存在統一的前提、根據、環節和途徑,提供人類認識和改造世界的哲學層麵的理論思維方式。
在哲學發展史上,德國古典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和現代西方哲學,提供了三種基本的理論思維方式。德國古典哲學所提供的(所揭示的)是一個“概念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概念以其自我運動的形式而消解思維與存在的對立,並實現為理性自由的世界。這是一種抽象的理性的自由。馬克思主義哲學所提供的(所揭示的)則是一個“現實的人世界”。在這個世界中,人在自己的實踐活動及其曆史發展中而實現思維與存在的具體的、曆史的統一,並表現為人類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的躍遷。現代西方哲學所提供的(所揭示的)是一個“語言的世界”或“文化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思維和存在以多彩多姿的文化樣式為中介而消解自己的對立。
現代西方哲學的突出特征,不僅在於它集中地考察人的文化世界,而且在於它立足文化反思進行哲學前提的自我批判。理解這個問題,是探索理論思維前提的文化批判的必要前提。
(一)現代西方哲學的“語言學轉向”
與人們把近代西方哲學的變革稱作“認識論轉向”相呼應,人們常常把現代西方哲學的突出特征概括為“語言學轉向”。這種轉向的實質內容和真實意義,是把理論思維的前提批判從近代哲學的認識論反省和邏輯學反思引向了文化批判。
“認識論轉向”,它所針對的是,離開對人類意識的認識論反省而直接斷言世界本身;它所要求的是,哲學家在建立關於世界的理論之前必須先有關於意識的理論;它的根本觀點是,“沒有認識論的本體論為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