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理論思維的前提批判:論辯證法的批判本性

第四章 理論思維前提批判的曆史發展

字體:16+-

一、本體論追究的辯證法

自覺地反思理論思維的前提,是以理論思維的高度發達為前提的;沒有高度發達的理論思維,就不可能自覺地反思理論思維的前提。

古代的辯證法,從根本上說,是以不發達的理論思維為前提的,因而也就無法達到對理論思維前提的係統化的自覺反思。正因如此,通常把古代的辯證法稱作“自發的辯證法”或“樸素的辯證法”。

古代的辯證法是樸素的,但也是充滿生機的。它的根本特征,恰如列寧對亞裏士多德的邏輯學的評論,是“尋求”和“探索”,“處處、到處都是辯證法的活的胚芽和探索”,“在每一步上所提出的正是關於辯證法的問題”。[1]

赫拉克利特對“邏各斯”的尋求,巴門尼德對“存在”的思考,蘇格拉底對“美德”的盤詰,德謨克利特對“原子”的沉思,柏拉圖對“理念”的論證,亞裏士多德對“本體”的探索,不僅構成了古代的本體論追究的兩種思路,而且構成了古代辯證法的多重變奏。

古代辯證法的交響樂,透露出思維與存在的矛盾關係的樂音,躍動著批判地反思這種矛盾關係的節奏,盡管這種批判還沒有構成這支交響樂的鮮明的主旋律。

(一)哲學思維的形成與樸素的辯證法

人類的理論思維方式並不是突然出現的,而是經曆了漫長艱難的發展過程才形成的人類把握世界的獨特方式。

在原始人那裏,是以幻化的方式來把握世界,自然現象總是按照人的經驗來設想,而人的經驗又按照宇宙的事件來設想,用種種臆想的原因來“解釋”經驗以及經驗的對象。

但是,“解釋”的衝動即是“概括”的要求。而“概括”的要求則是“理論思維”的萌芽。用樸素類比法的解釋來滿足要求普遍性的衝動,同時也就訓練了思維對普遍性的概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