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理論思維的前提批判:論辯證法的批判本性

四、辯證法的批判本性與形而上學

字體:16+-

作為哲學世界觀的形而上學,是與辯證法相對立的理論思維方式。

形而上學的思維方式是以經驗常識為基礎的,它把適用於經驗常識的思維方式作為理解和把握整個世界觀的發展觀,作為解釋和說明思維與存在關係問題的解釋原則和方法論,就構成了在絕對不相容的對立中思維的理論思維方式。

從哲學世界觀層麵上看,形而上學的根本特征在於,它以非批判的方式去對待哲學自身的前提,把哲學的“統一性原理”視為某種永恒的終極真理。正因如此,全部的舊哲學雖然包含著豐富的辯證法思想,卻以形而上學而告終。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則在對形而上學的理論思維方式的批判中,深化了辯證法的理論思維前提批判。

(一)兩種意義的形而上學及其同一性

人們通常在兩種不同的意義上使用“形而上學”這個概念。

其一,在近似於“哲學”或“世界觀”的意義上使用這個概念。在這個意義上,“形而上學”是一種追求和論證超驗的“存在”即超驗的世界統一性原理的理論。正因為傳統的思辨哲學家把“哲學”視為關於超驗的世界統一性的理論,所以他們也在這個意義上把形而上學視為哲學的同義語或代名詞。

古希臘哲學家亞裏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書式的人物,後人在編輯他的著作時,把講自然現象的著作歸為一類,稱作“物理學”,又把講事物本質、神、靈魂、意誌自由等篇章放在“物理學”後麵,稱為“物理學之後”或“後物理學”。我國學者在確認這部著作的中文譯名時,根據《易·係辭》中“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一語,把此書定名為《形而上學》。朱熹曾說:“形而上者無形無影,是此理;形而下者有情有狀,是此器”,“有是理便有是氣,但理是本”。應該說,把亞氏的“物理學之後”譯為“形而上學”是很貼切的,甚至是畫龍點睛的,因為這部著作所尋求的“實是之所以為實是”的“最高原因的基本原理”,正是超驗之“道”,也就是“形而上”之學。從總體上說,西方傳統的思辨哲學,就是這種“形而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