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幾章中,我分析了科學思潮對近代思想家所致力研究的更深刻的問題的反應。任何個人、任何有限的社會、任何一個時代,都不能同時思考一切問題。於是,為了說明科學對於思想的各種影響,我們便從曆史的角度分析了這個主題。
在這種曆史的追述中,我始終謹記:整個故事的結局是統治這三個世紀的科學唯物論的舒適體係顯然解體了。因此,我強調了幾派對盛行觀點的批評意見;同時我自己也致力於提出另一種宇宙論學說。這一學說內容十分寬廣,以至於能包括科學與科學批判這兩者的基本論點。在這一體係中,處於基礎地位的物質概念被有機綜合體概念代替了。但是,這種方法經常從科學思想的實際複雜情形和它所提示的混亂狀態開始思考。
在本章和下一章中,我們不再討論近代科學的特殊問題,而是在任何特殊的、對事物細節的調查之前,冷靜地思考事物的性質。這種看法被稱為“形而上學”觀點。因此,讀者如果覺得這兩章中的形而上學很厭煩的話,那最好就跳至“宗教與科學”那一章。那一章將重新探討科學對近代思想的影響。
討論形而上學的這兩章完全是敘述性的。這種敘述的根據是:(1)我們關於構成直接經驗的實際事態的直接知識;(2)它們成為調和各種經驗的、係統化的敘述的基礎;(3)它們提供了許多構成認識論的概念。關於第(3)點,我的意思是:關於已知事物的一般性質的一個敘述,能使我們知道認識為什麽能成為已知事物中的一個環節。
在任何認知的事態中,被認知的對象都是經驗的一個實際事態,經驗因所涉及的實體的領域而各不相同[1];這些實體超越了直接事態,在這一直接事態中,這些實體與其他經驗的事態具有類似的或不同的聯係。例如,在直接事態中,某一深度的紅色可能以某種確定的方式與某種球形相連。但這種紅色和這種球形都表現出自己超越了這個事態,因為兩者都與其他的事態具有其他的關係。同時,除了其他事態中的相同事物的實際事件之外,每一個實際事態都處在另一種相互關聯的實體領域之中。這一領域是由可以為那個事態做有意義的陳述的所有假命題顯示出來的。這是一個存在許多不同的方向的領域,它在實際中的立足點超越了任何一種實際事態。假命題對於每一個實際事態的真正關係是通過藝術、虛構敘述以及關於理想的批判等顯示出來的。這就是我所主張的形而上學論點的基礎,也就是說,對實際的理解必須聯係到理想。從本質上來說,這兩個領域是整個形而上學的立場所固有的。這一真理——關於一個實際事態的某種命題是假的——表現了美學成就顛撲不破的真理。它表明了“偉大的否定”(great refusal)——它的基本性質。一個事件與它的假命題對它的意義成絕對正比例:假命題與事件的關係無法通過達成態而與事件的本質分開。這些超越的實體被稱為“普通”(universals)。為了擺脫“普通”一詞在漫長的哲學史中所具有的假定,我更喜歡用“永恒客體”一詞。因此,永恒客體在本質上是抽象的。我所說的“抽象”是指:不涉及任何特殊的經驗事態,就可以理解永恒客體本身——也就是它的本質。抽象就是超越實際所發生的特殊的、具體的事態。但超越實際事態並不意味著與它脫離關係。恰恰相反,我認為每個永恒客體都與這種事態保持著其固有的聯係。我將這種聯係稱為進入事態的模態。因此,要理解一種永恒客體,必須認識以下幾點:(1)它的特殊個性;(2)它體現在實際事態中時,與其他永恒客體的一般關係;(3)說明它進入特殊實際事態的一般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