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共同富裕,促進每個人自由全麵發展要有強大的物質基礎。為達到這一目標,唯一可行的辦法是大力發展生產力。沒有生產力的高度發展,也不會有人本身的發展,更不可能有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早期空想社會主義之所以提出“寧肯犧牲物質需要,也要滿足精神需要”,18世紀的空想社會主義者之所以提出“寧肯犧牲經濟發展,也要實現社會平等”,就是因為當時的生產力不夠發達,物質財富不夠豐富。
馬克思主義認為,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最根本的決定性因素。人類社會的產生、發展,歸根結底是由社會生產力所決定的。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在決定人類社會進化、發展的同時,也決定著人類社會在不同曆史階段存在的不同形式,還決定人的自由程度和範圍。在《宣言》發表之前,馬克思就曾明確指出,全部人類曆史的第一個前提無疑是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而“個人怎樣表現自己的生命,他們自己就是怎樣。因此,他們是什麽樣的,這同他們的生產是一致的——既和他們生產什麽一致,又和他們怎樣生產一致。因而,個人是什麽樣的,這取決於他們進行生產的物質條件”[21]。
馬克思、恩格斯以生產力的發展為曆史線索,深刻指出資本主義和資產階級本身是一個長期發展過程的必然產物,是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一係列變革的必然產物。在《宣言》中,馬克思、恩格斯充分肯定了資產階級在曆史上曾經起過的非常革命的作用,認為這種革命作用的集中體現是:“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宣言》甚至發出了這樣的感歎:“過去哪一個世紀料想到在社會勞動裏蘊藏有這樣的生產力呢?”[22]《宣言》宣告資本主義必然滅亡,不是因為其生產力發展不夠快,而是因為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資本主義無法解決生產的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資產階級的關係已經太狹窄了,再容納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財富了”。資產階級用來推翻封建製度的武器——生產力,“現在卻對準資產階級自己了”[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