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實現每個人的自由全麵發展是未來共產主義社會要達到的目標。那麽,實現最多數人的利益,實現共同富裕則是共產主義的低級階段——社會主義的出發點和歸宿。
馬克思、恩格斯在揭露和批判資產階級為維護資本主義私有製而製造的謬論時,把資本主義社會同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生產目的作了鮮明比較,非常精辟地指出,在資本主義社會,由於實行生產資料私有製,資產階級壟斷著生產資料,“活的勞動”即工人正在進行的勞動,隻是增殖資本即“增殖已經積累起來的勞動的一種手段”,“因此,在資產階級社會裏,是過去支配現在”。與資本主義社會相反,在共產主義社會裏,由於私有製的消滅,工人成了社會的主人,“已經積累起來的勞動隻是擴大、豐富和提高工人生活的一種手段”,“因此,在資產階級社會裏是過去支配現在,在共產主義社會裏是現在支配過去”[11]。這就是說,在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生產,提高生產力,隻是達到增殖資本目的的“手段”,資本主義生產力發展再快,水平再高,都不能解決整個社會的共同富裕問題,而隻能實現少數人的富裕,其最終結果是貧富分化、社會階層斷裂、社會不平等加劇。正如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所揭示的:“生產剩餘價值或榨取剩餘勞動,是資本主義生產的特定內容和目的。”[12]與資本主義社會相反,在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發展生產,提高生產力,是達到擴大、豐富和提高社會成員物質文化生活目的的“手段”,其根本目的是消滅剝削,實現絕大多數人的利益,滿足全體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它不允許少數人占有多數人的勞動成果,更不能容忍社會產生兩極分化。
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仔細分析了無產階級的狀況,明確了無產階級的曆史使命。指出,無產階級是曆史上先進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代表,是最革命、最有前途的階級,因而無產階級所反映的利益是全人類絕大多數人的共同利益,是人民群眾的公利。《宣言》明確宣布:“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13]《宣言》的這一思想在中國共產黨的綱領和政策中得到了很好的反映。毛澤東曾指出:“共產黨是為民族、為人民謀利益的政黨,它本身決無私利可圖。”[14]“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向人民負責和向黨的領導機關負責的一致性;這些就是我們的出發點。”[15]在改革開放新時期,鄧小平說:“中國共產黨黨員的含意或任務,如果用概括的語言來說,隻有兩句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切以人民利益作為每一個黨員的最高準繩。”[16]在探索什麽是社會主義、如何建設社會主義這一首要的基本理論問題時,鄧小平反複強調,“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不同的特點就是共同富裕,不搞兩極分化”。[17]社會主義最大的優越性就是共同富裕,社會主義的根本目標是實現共同富裕。在“南方談話”中,他將共同富裕和社會主義本質緊緊連在一起:“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