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和把握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首先必須回答一個問題,即我們到底為什麽需要社會主義?換一句話說,我們建立社會主義的根本目的和價值追求到底是什麽?人類自誕生以來,一直不乏對理想社會的追求,西方柏拉圖的“理想國”,東方孔子的“大同世界”,都反映了古代人們對美好社會的夢想。進入近代,空想社會主義者曾將人的幸福當作社會主義的價值目標,在當時生產力不發達的情況下,他們甚至提出了“寧肯犧牲物質需求,也要滿足精神需要”的口號。那麽,與以往人類對理想社會的目標追求不同,科學社會主義的根本目的和價值追求又是什麽呢?與空想社會主義不同,馬克思、恩格斯把社會主義置於現實的基礎上,在《宣言》中對社會主義的價值目標作了十分精辟而又簡要的回答:“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裏,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4]
其實,如果將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本質區別用最簡潔的語言進行表述,可以看出:資本主義其實就是“資本”主義,即它是以資本為核心,以追求最大利潤為目的的社會製度。在這一製度下,“物的依賴關係”替代以往“人的依賴關係”,勞動者雖然有了出賣自己勞動的自由,但卻產生了“人的異化”,勞動者僅有了出賣勞動的自由而失去了其他自由。而社會主義其實就是“社會”主義,即它以社會為本。由於社會是人的社會,人是社會的人,所以它以堅持以人為本,以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麵發展為目的。
馬克思、恩格斯以“每個人的自由發展”來界定社會主義,深刻地表明了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從根本上把社會主義同一切舊社會區別開來。確立這一目標,馬克思、恩格斯作了艱辛探索。在青年馬克思的探索過程中,《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第一次對未來社會的本質特征作了如下表述:“共產主義是對私有財產即人的自我異化的積極的揚棄,因而是通過人並且為了人而對人的本質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也就是向社會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複歸,這種複歸是完全的複歸,是自覺實現並在以往發展的全部財富的範圍內實現的複歸。這種共產主義,作為完成了的自然主義,等於人道主義,而作為完成了的人道主義,等於自然主義,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間、人和人之間的矛盾的真正解決,是存在和本質、對象化和自我確證、自由和必然、個體和類之間的鬥爭的真正解決。它是曆史之謎的解答,而且知道自己就是這種解答。”[5]同過去各種共產主義學說把物的占有作為目的不同,馬克思這裏強調廢除私有製、對物的占有是通過人並且是為了人,關注點是揚棄人的異化,著眼於人本身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