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唯物史觀的確立
任何一種理論,要想成為科學的理論而非歪理邪說,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以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基礎;二是以客觀存在的事物為研究對象;三是以揭示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為目的。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能夠實現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創立馬克思主義這一科學理論,就在於他們發現了唯物史觀,確立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並以此分析研究資本主義發生和發展規律,從而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和資本主義發展規律。
19世紀40年代,馬克思、恩格斯在各自完成了世界觀轉變的基礎上,進一步實現了曆史觀的革新和經濟學上的革命性突破,發現和創立了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學說,從而為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奠定了理論基礎。
馬克思於1818年出生在德國萊茵省特利爾市一個學識淵博的律師之家。他17歲就立誌為人類福利而勞動,大學畢業後就投身於反對君主專製製度的鬥爭之中,開始了世界觀和政治立場的根本性轉變。1844年發表了《論猶太人問題》和《〈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兩篇重要文章,提出了把人類從一切社會壓迫和政治壓迫下解放出來的思想,並闡述了人類解放和無產階級關係,認為無產階級是實現社會主義的物質力量,標誌著馬克思完成了由唯心主義向唯物主義、由革命的民主主義向共產主義的轉變。恩格斯1820年出生在德國萊茵省一個紡織廠廠主之家,中學尚未讀完就到其父所在工廠工作,1842年又到英國經商。在英國經商期間,他深入工人住宅,參加工人集會,並進行了深入的理論研究。1844年發表了《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等著述。恩格斯通過對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的批判,論證了廢除私有製的必要性;通過對英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得出了無產階級才是代表未來的階級的結論。這樣,恩格斯就在英國完成了世界觀和政治立場的根本性轉變。馬克思、恩格斯在不同國度完成了“兩個轉變”,共同的觀點和主張將他們聯係在了一起。1844年8月,恩格斯返回德國途中,在巴黎拜會了馬克思,兩人誌同道合,對所有的理論與實踐問題的看法幾乎完全一致,從此結成了終身的友誼,共同完成了創立科學社會主義的曆史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