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的哲學是關於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的學說。如果說馬克思之前的哲學關注的是“世界何以可能”,那麽,馬克思的哲學關注的則是“人類解放何以可能”。以形而上學批判、意識形態批判和資本批判的統一為基本內容,馬克思以哲學的視角解答了“人類解放何以可能”這一時代課題,並“成為以改變世界為己任的新的哲學形態。
要解答“人類解放何以可能”,首先就必須把握人的存在方式和生存本體。按照馬克思的觀點,人是在利用工具改造自然的過程中維持自己生存,在實踐過程中實現自我發展的。因此,實踐是人的生命之根和立命之本,構成了人類特殊的生命形式,即構成了人的存在方式和生存本體。同時,人通過實踐使自然成為人化自然、“社會的自然”,從而為自己創造出一個自然與社會“二位一體”的現存世界。實踐是自在世界與屬人世界分化和統一的現實基礎,並在現存世界的運動中具有導向作用,即人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為天地立心”,重建世界。因此,實踐又構成了現存世界得以存在的本體。這就是說,實踐既是人的生存的本體,又是現存世界的本體。
正因為實踐具有本體論的意義,所以,馬克思不僅從客體的形式去理解“對象、現實、感性”,而且“從主體方麵去理解”“對象、現實、感性”,更重要的是,“把它們當做感性的人的活動,當做實踐去理解”(馬克思語)。換言之,馬克思哲學關注的不是所謂的世界的終極存在,而是“對象、現實、感性”何以成為這樣的存在,人的世界和人的存在何以異化為這樣的狀態。與傳統哲學以一種抽象的、超時空的方式去理解和把握存在不同,馬克思哲學從實踐出發去理解和把握人的存在,從人的存在出發去解讀存在的意義,從而實現了本體論的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