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靜水深流:哲學遐思與文化斷想

附錄

字體:16+-

重讀·重建·重生——訪楊耕教授

《中華讀書報》特約記者顧君

1977年,楊耕考入安徽大學哲學係,成為“文革”後的第一屆大學生;1986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哲學係,攻讀碩士學位;1988年,被破格推薦免試提前攻讀博士學位,同時留校任教。此後,楊耕一路“破格”:被破格評為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在中國人民大學,40歲的博士生導師並不多見。

如果用一句話概括楊耕教授的事業,那就是:重讀馬克思。通過重讀馬克思,楊耕得出一個結論,即馬克思是現代哲學的開創者,馬克思哲學是現代唯物主義。就內容而不就表現形式,就總體而不就個別派別而言,整個現代哲學的運行都是以馬克思哲學所實現的主題轉換為根本方向的。為了重讀馬克思,楊耕從馬克思的哲學一直追到西方哲學史,然後,倒過頭來研究現代西方哲學、西方馬克思主義和當代社會發展理論,最後又回歸到馬克思的哲學。目前,楊耕正在寫《重讀馬克思》一書,他想把馬克思的真實麵目展現給我們。

在一個溫暖的冬日,楊耕教授如約接受了記者的采訪,談到了他的人生經曆、心路曆程和學術之旅。對這樣一位以哲學探索為己任的學者來說,這三者是相當一致的。在他深沉而又不乏**的談吐中,我逐漸讀出了一個思想三部曲:重讀、重建、重生。

在楊耕看來,“敢問路在何方”是在和平時代、在精神苦煉中成長起來的他和他們這一代人所苦苦探尋的問題,這也就是“人生之謎”的問題。現象學大師胡塞爾曾說,主體性之謎是一切謎的謎中之謎。可以說,真正的哲學都是在各種不同的層麵和路向上關注並解答“人生之謎”,而楊耕選擇的是馬克思的哲學。

這並不是一條坦途。馬克思哲學作為一種世界哲學、實踐哲學,深刻地影響了20世紀的人類曆史進程和幾乎所有的哲學體係;反過來,不同民族的社會主義實踐對馬克思哲學的詮釋,既有發展馬克思哲學的一麵,也有誤讀馬克思哲學的一麵。如何恢複馬克思哲學的本真麵貌、回應現時代對馬克思哲學的挑戰,便成為楊耕重讀馬克思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