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靜水深流:哲學遐思與文化斷想

蘇聯馬克思主義哲學模式的形成、特征與缺陷——在複旦大學的演講

字體:16+-

尊敬的餘源培教授、俞吾金教授、吳曉明教授: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感謝複旦大學給我這樣一個機會在這裏演講。我今天的演講題目是“蘇聯馬克思主義哲學模式的形成、特征和缺陷”。我之所以選擇這個題目,是因為在馬克思主義的曆史上,蘇聯馬克思主義哲學模式是一個繞不過去的思想要塞。無論是肯定還是否定,無論是修正還是重建,我們都必須正視蘇聯馬克思主義哲學模式的存在及其廣泛、持久而深遠的影響,必須深入考察蘇聯馬克思主義哲學模式的形成、特征和缺陷。

一、蘇聯馬克思主義哲學模式的初步形成及其標誌

我們首先要弄明白的問題是這樣一個問題,這就是,是誰開始正麵、係統闡述馬克思主義哲學,並使其體係化的?對馬克思主義史的深入考察可以看出,以正麵的形式,而不是以論戰的形式;以係統闡述的形式,而不是以簡單羅列的形式來解釋、宣傳馬克思主義哲學,並使之體係化的,是蘇聯的德波林和布哈林。需要解釋一下的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是1922年成立的,但它的主體是俄國。因此,為了講述方便,我把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後到1922年蘇聯成立時的這一段曆史也稱為蘇聯時期。

1921年,德波林以他的《辯證唯物主義綱要》為藍本,開始在斯維爾德洛夫大學講授馬克思主義哲學。從結構上看,《辯證唯物主義綱要》建構了以“物質”為理論起點,物質運動的辯證性為理論線索,包括唯物辯證法——自然辯證法——曆史唯物主義三個層次在內的馬克思主義哲學體係。從理論內容看,《辯證唯物主義綱要》包括曆史唯物主義,但突出的是辯證唯物主義。

與德波林以辯證唯物主義為主要內容闡釋馬克思主義哲學不同,布哈林以曆史唯物主義為主要內容闡釋馬克思主義哲學。1921年,布哈林出版了《曆史唯物主義理論——馬克思主義社會學通俗教材》。在這部著作中,布哈林提出了兩個事關曆史唯物主義全局的重要觀點:一是曆史唯物主義是“關於社會及其發展規律的一般學說”,是“馬克思主義的社會學”;二是曆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的基礎”,“包括為數不少的所謂‘一般世界觀’的問題”。在這兩個重要觀點的引導下,《曆史唯物主義理論》建構了以必然與自由的關係為理論起點,以社會與自然之間以及社會要素之間的平衡為理論線索,包括社會與自然、社會與個人、人與物、人與觀念、生產力與經濟結構、上層建築及其結構、階級和階級鬥爭等觀點在內的馬克思主義哲學體係。我注意到,《曆史唯物主義理論》的第三章是“辯證唯物主義”。因此,從理論內容上看,《曆史唯物主義理論》包括辯證唯物主義,但突出的是曆史唯物主義。